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腊月二十八  鳌鱼灯舞起来

字体大小:

“南陵鱼灯”作为传统舞蹈项目,是南陵县的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月19日是腊月二十八,晚上7点,南陵县工山镇柏一村舞起了欢快的鱼灯,庆祝兔年春节的到来。

记者看到,鳌鱼灯中的鱼头灯要用2米多长、15厘米左右宽的杉木作为灯板。鱼灯的其余部分用竹篾编制而成。鳌鱼说起来是鱼,其实就是龙头鱼身,十分华美。灯的支架制成后,再用纸糊在表面,并画上相应的图案。

据介绍,“柏一村鳌鱼灯”一般在农历正月初至十五之间出游。舞灯时,在热闹的锣鼓声中,首先由香灯手带路,2名举高照牌手跟在香灯手之后,少年男女拎着小鹿灯、麒麟灯跟随着高照牌,再是引球。引球在前,指引鱼头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8个小鱼灯每4个1组,分列两侧,紧跟鱼头灯,小鱼灯共有4套花样走位。鱼头灯之后是船担轿。船担轿由1名女孩肩挑,轿前轿后分别是由一名女孩扮演老翁老妪,逗乐围观群众。作为一种当地特有的民俗,舞鱼灯多为增添新年的喜庆、传达人们的祈福祝愿,小孩拜一拜鳌鱼灯,在鱼头灯下钻一圈,还寓意着小孩以后健康平安。

记者获悉,“柏一村鳌鱼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迄今已600余年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派兵至浙东抗击倭寇,海战之际受到鳌鱼相助,遂敕赐鳌鱼龙头鱼身,封安海神。其后民间逢年过节或遇重大喜庆祀典,均会舞鳌鱼灯祈福攘灾。由于“鱼”“余”谐音,鱼灯也寓意着“年年有余”,是丰收和吉祥的象征,极具美感和喜庆色彩。

1996年,村民俞维宏的老母亲见自家孙子与村里孩子经常用草扎制的小鱼灯玩耍,又听说其他乡镇很多地方都有玩龙灯、玩鱼灯的习俗,于是与自家儿子及老友高文宝等人商量,重新在村里组建一支队伍健全的“柏一村鳌鱼灯”队伍。1997年,经多方联系,柏一村塘元组的鳌鱼灯队伍正式成立。

大江晚报记者 吴安亚( 图片由工山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