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捕渔民种植50亩水稻丰收在望
时节到了9月底,田野上丰收气息浓郁。南陵弋江镇四连村村民吴本生每天都到田里转一转,看自家地里的稻穗一天天金黄、一天天饱满,他黝黑的脸上笑容就舒展开了。“有了这些水稻,我的心里就踏实了,不捕鱼了,生活也很好。”吴本生说。
日前,记者来到吴本生的稻田里。“你看看这穗头,很饱满,都垂下来了。”吴本生指着一片地说,“一棵苗上穗子颗粒多,颜色也金黄了,可以收了。”随后,他又指着隔壁的一块田说,“这边田迟种2、3天,还不老成,要再养两天。”说着,他退了脚上的拖鞋就下田了,还特意拔了几棵穗子上来。“这是杂交稻,属于中稻,口感好,稻壳剥开里面米粒透亮。”
看到这谁能想到,吴本生曾是一位资深的专业渔民呢?四连村紧挨着河边,前有资福河、后有孤峰河穿村而过。“我从小住在大埂边,天天跟水打交道,捕鱼至少20多年了。”吴本生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只有捕鱼这个技能,每天将捕到的鱼拿到附近去卖,靠着捕鱼顺利成家立业,养大了两个儿子。小儿子十六七岁时也跟着自己捕捞,并逐渐能独当一面。
吴本生家里有一些地,每年也种2、3亩水稻,主要供应全家的口粮,自己的主业还是捕鱼。2018年左右,禁捕退捕的消息已经出来,镇里和村里的干部也经常跟渔民们说,让他们及时找别的生路。“想着不捕鱼了,我肯定要种地,但要挣钱必须要有规模。2018年,我在村里扭转了50亩土地,全部种上水稻。”勤劳务实的吴本生说干就干,不等不靠,提前给自己谋划未来。播种、收获,家里儿子也帮忙。为了节省成本,他和小儿子还买了一台收割机,“小儿子会开,自己操作自己收,不要请人的,忙好自家田,还给别人家帮忙,也能挣钱。”吴本生说。
今年是芜湖落实长江禁捕退捕的第一年,所有渔民上交作业渔船、捕捞证, 吴本生和小儿子吴友正主动按时上交,令他没想到的是,早年间办的渔民证,让两人享受了近十万元国家补贴。不久前,弋江镇对外招聘五位护渔员, 吴本生的小儿子主动报名参加。“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渔民这么关怀,又给了补贴,提供就业机会。虽然不捕鱼了,但生活还是很有奔头,我们一家都称心如意了。”吴本生笑着说。
全媒体记者 李贾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