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芜湖

今年我市将种植10万亩“芜湖大米”  加快推进我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字体大小:
编辑:马卉卉

日前,我市农业部门召开了“芜湖大米”品牌提升会。眼下正是“芜湖大米”播种期,今年,全市将建立10万亩“芜湖大米”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基地20个,从品种优选、生产加工、质量管控等多方面,全面提高“芜湖大米”的品质口感和品牌影响,加快推进我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适合种植水稻,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芜湖大米”品牌振兴工程,力争三年时间,逐步将“芜湖大米”打造成为我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并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成为中高端大米叫得响的品牌。近日,我市“芜湖大米”品牌提升会召开,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市建立“芜湖大米”原粮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20个(单个500亩以上)。遴选6家水稻加工企业组建加工联盟,授权加工、统一包装、投放市场。在水稻品种选择上,选择具有特色香味,口感好,米质达部标2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芜湖大米”的订单加工企业,设备必须先进,满足加工优质大米需要;烘干、仓储环境清洁,无污染,满足单收单储;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150吨以上、自备仓容15000吨以上;具有一定的收购资金保障;与生产示范基地合作紧密,能落实订单合同收购1万亩以上。   

今年,是三山响水涧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芜湖大米”的第三年,公司在峨桥的基地面积共有5000亩,种植模式为“油菜—稻”,全程采用绿色栽培模式,实行标准化种植。今年,公司还将在基地开展芜湖大米数字农业示范模型,面积200亩,让农业生产更精准。据了解,全市确定的20个核心示范生产基地连片种植面积都在500亩以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越。种植管理水平较高,种植模式为“紫云英--稻”、“油菜--稻”、“虾-稻”。       

要想在市场上众多大米品牌中脱颖而出,“芜湖大米”必须在质量和诚信监管上“下功夫”。市农业部门根据前两年的试验数据,将研究制定芜湖大米大田生产技术标准和稻谷收储加工质量控制两个市级标准;对芜湖大米示范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宣传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相关技术专家将在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加以指导,全面保障“芜湖大米”从田间到车间的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    

全媒体记者 李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