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块新闻

口粮有保障,但各种无端浪费让人不齿

字体大小:
编辑:王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粮食安全成为热门话题。

4月4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粮食及各类副食都货足价稳,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民以食为天。魏司长一席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对于我们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吃饭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一项。不论遇到任何极端情况,只要大家饭碗没问题,肚子能吃饱,那么一定就会心里有底,无所畏惧。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从人均粮食占有量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也就是说,我国的口粮安全,是有绝对保障的。

国家权威部门告诉大家粮食不成问题,目的是消除恐慌,提醒国民没有必要抢购囤积。稍微理性一点的人都会发现,自新世纪以来,国人任何的抢购囤积活动,后来都被证明是荒诞不经的选择。以前有人抢购过盐、抢购过醋,甚至疫情暴发之初抢购过口罩。回头来看,真是一点必要都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拥有强大的足以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能力以及科技能力。

虽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但并不代表粮食浪费可以被熟视无睹。像笔者这样农村出身的人,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比如吃饭时,不把碗底的最后一粒米饭吃掉,是不忍心放下筷子的;有时还把掉落在桌子上的饭粒捡起来吞掉,全不顾这种在做法显得不够卫生,否则就会感到心有愧疚。

你若问为什么这样做?那是因为我们小时候见证和参与过,一粒米从播种、培秧、养护、抽穗、成熟、收割、脱粒的全过程。一季稻谷的成熟,每天都需要农民精心伺候,天气、水流、农药等每个环节只要出现丝毫差池,农民就是哭倒在到田边,也换不来一粒稻谷。“粒粒皆辛苦”不仅是诗词里的描绘,而是现实中靠汗水摔成几瓣才换来的。爱惜粮食,是我们很多农家子弟根植在脑海深处的坚定意识。

今天,中国人早已彻底解决好吃饱饭的问题。因为有钱了,日子过好了,有很多人不在乎粮食的珍贵。生活中,各种铺张浪费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的有,馒头吃一口扔掉,米饭扒一口倒掉……算起来似乎不值几个钱,却忘记了当我们拥有时漫不经心,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弥足珍贵。受苦受难、忍饥挨饿的日子,没有多少人还记得的。

我们是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千千万万的农民还没有完全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生活。我们只有把粮食生产好、储备好、珍惜好,形成稳定而充足的保障,才能不惧怕任何天灾人祸,才能保障子子孙孙健康成长。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粮食和善待农民,如果粮食紧张了,饭吃不饱了, 那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能土崩瓦解。(图片来自今日芜湖等)

肖申/文

主持人的话

我是主持人肖申,一个喜欢默默耕耘的新闻老兵。感谢您关注本栏目,欢迎您提出批评和建议。

您可以在栏目下面的评论区留言也可关注微信号z1658256505或发送至邮箱1658256505@qq.com与我交流。

阐述事实、分享观点、交流情理……

“肖申热评”栏目聚焦最新最热的新闻时事,说一家之言,抒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