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繁阳镇:“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农村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乡村文化旅游逐步升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文化力量”。
重效能,让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把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建设作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务实创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镇12个行政村全部建起达标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有广场、有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艺团队、有特色活动等“八有”目标。着力抓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明确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开放时间、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制定简便可行、一目了然的标准,用规范化的“服务清单”制度,提升村级文化服务效能,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开心乐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借助省级美丽乡村、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在马厂焦冲、范马东风、大阳程屋基、缸窑河西等中心村建起了标准的乡村大舞台,每个中心村都建成了文化休闲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为所有村安装了应急广播,经常播放消防安全常识、防诈骗提醒、暖民心政策、法规普及等宣传内容,并实现了管理与维护的齐头并进,进一步规范了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同时,镇综合文化站每个季度对辖区内的20余家电影院、歌厅、网吧、电竞等文化娱乐场所和印刷厂至少进行1次的集中检查,确保安全运营。积极配合区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对书店、音像店开展不定期检查,打击涉非涉黄书刊、电子产品,净化社会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惠民生,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推动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正常免费开放。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开展公共文化培训、文化辅导、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推动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围绕重点工作,镇综合文化站协调联系上级文化部门、民间文艺团体和本地文艺骨干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今年以来,为12个村分别送去戏剧演出1场,为3个社区送去文艺演出,电影下乡活动常年开展。各村利用元旦、春节、元宵、三八、端重要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场写送春联、龙灯、猜谜、趣味运动会、包粽子比赛等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促发展,让文化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镇综合文化站积极配合区文化馆切实加强非遗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传承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目前,该镇有《繁昌蜜枣传统工艺》《春谷白酒传统酿造技艺》2项区级非遗项目。配合区文保中心开展乡村文物普查工作,并履行属地责任开展文物巡查工作,确保乡村文化遗产得到科学、完整、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展现乡村的历史古韵、人文之美、文化积淀,在浓郁乡情中彰显个性特色。在上级文保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氏宗祠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历史、人文和经济价值,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系列文化旅游精品及特色,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大阳村举办繁阳镇首届乡村骑游节,并同步举办名优土特产展销活动,积极探索文体+旅游发展新路子。积极组织各村参加繁昌区首届乡村振兴运动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体育、新农民”风采。今年以来,大力支持圣泉山庄举办的“挖笋节”“茶文化节”、觅境山庄举办的首届“茶文化节”、缸窑村举办的首届枇杷采摘节、林乐慢谷举办的采摘节等活动。投入10余万元大力支持红花山登山步道建设,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位于红花山麓的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共接待110批次、3600名游客。(通讯员:杨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