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首个!详细规划来了

字体大小:

近日,大江资讯记者从芜湖市住建局官网获悉,《芜湖市镜湖区花街-萧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正式公示,为这片承载千年文脉的街区描绘出清晰未来。规划致力于将该处打造为长江沿线兼具历史深度和时代气息的城市活力会客厅、休闲旅游集聚地。

五维价值 独特魅力


花街-萧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芜湖古城内,此次规划范围共9.0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约3.44公顷。规划期限为2025-2035年。《规划》全面梳理了街区的五大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图片
现在的花街


图片
现在的萧家巷


依水而生,是宋代以来芜湖古城的核心组成。街区以青弋江为依托,形成了水街相依的独特格局。花街、南门湾、南正街、萧家巷等街巷,反映了宋朝至明清时期的芜湖街巷格局及空间风貌。


因水而荣,是明清时期重要商贸集散地。长虹门外的青弋江曾是芜湖重要的水运通道。街区内现存行政、司法、金融、宗教等各类功能性建筑遗存,花街-南门湾-南正街商街宅巷的格局,以及顾家酱坊等老字号和制竹木篾器等传统技艺,均是街区商贾繁盛的见证。


建筑多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从传统徽派建筑到中西合璧式建筑,街区记录了近代芜湖的建筑演变。芜湖模范监狱旧址反映了近代芜湖在西方狱制影响下的司法现代化进程。


名人荟萃,是文学艺术发祥地。这里曾是萧云从、季嚼梅等各界名流聚集寓居之地,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发祥地。


红色热土,是安徽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以花街为载体,反映了芜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安徽省革命运动重要阵地的历史地位。


图片

芜湖市镜湖区花街-萧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图

分类施策 科学守护

《规划》确立了“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循序渐进、公众参与”五大保护原则,对保护内容进行了细致分类。街区内现存历史街巷10条、各级不可移动文物41处、已公布历史建筑20处、传统风貌建筑10处,以及古路面、古墙面、古石碑等历史环境要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芜湖铁画、耿福兴小吃制作技艺、梨簧戏等7项非遗及众多老字号、历史名人文化均被列入保护名录。


针对不同区域,《规划》制定了差异化保护措施。核心保护范围内将严格保护传统格局与风貌,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确需建设的必要设施需经严格审查。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需在高度、体量、色彩上与历史风貌协调,不协调建筑将逐步整治改造。

活化利用 焕发生机

保护并非冻结,《规划》更注重在保护前提下的活力焕发。


  • 花街保护区:打造以古代行政文化、商贾文化为中心的街区核心文化展示、特色商业集中、景观休闲街区。


  • 萧家巷核心保护区打造以古代里坊风貌、狱制文化为中心的街区重点文化展示、商业、旅游居住与服务功能集中区。

结合街区内主要通行街巷和芜湖古城整体规划,《规划》中还布置了一条商贸体验主轴和三条次要文化展示轴线,有机串联衙署前门、小天朝、模范监狱、名人旧居、能仁寺等重要节点,形成丰富的文化旅游线路。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的肖家巷(原名萧家),是芜湖古城内著名、最复杂的街巷。

非遗传承 融入生活

《规划》专章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措施,将通过完善名录体系、培养传承人、设立专项保护资金、促进非遗与物质空间结合等方式,让铁画锻制、传统小吃制作、地方戏曲等瑰宝在原生环境中活化传承,融入现代生活。


芜湖花街-萧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是一次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度梳理与创造性转化。此次公示的《规划》不仅为街区未来提供科学指引,更邀请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助力,使其成为彰显芜湖魅力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记者:骆新星

编辑:郭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