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俊杰,决战芜湖!
9月26日,第十五届“创青春·徽商银行”安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青年企业家芜湖行活动在芜湖圆满落幕。安徽各地市团委和高校代表、专家评委代表、投融资机构相关负责人、青年企业家代表以及全体决赛参赛选手共计30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共同见证大赛获奖结果的揭晓。
赛场激烈角逐,芜湖实地体验
颁奖仪式上公布了优秀组织奖,并为32个金奖、60个银奖项目颁奖。更有4个优质项目与徽商银行、长三角(安徽)资本市场学院、芜湖资城孵化器、真石资本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署意向合作协议。活动还邀请到了10年前参赛的选手重返舞台,分享创业经历;同时,2个优质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展现了安徽青年的创新活力与创业风采。
据了解,本届大赛自7月份启动以来,共吸引1768个项目报名参赛,覆盖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社会企业四大赛道。在前一天(9月25日)举行的决赛中,96个晋级项目展开激烈角逐,选手们通过精彩路演与现场答辩,争夺金、银奖。
期间还同步举办招商推介会,开展“青年企业家”芜湖行活动,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企业家受邀走进奇瑞捷途汽车总部园区、芜湖产业创新馆、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陵县相关园区和企业,实地感受芜湖在智能制造与产业创新方面的强劲动能。
对于参赛选手,还组织了创业培训会、“青年创业者芜湖行”活动,结合创业者科技创新、社会企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创业赛道,设计了4条参访路线,让参赛选手们零距离感受芜湖产业发展实力和创新创业活力。
从校园和实验室,走向产业大市场
“一来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认可,二来更重要的是专家评委对我们项目社会价值的肯定。”本届大赛金奖项目——“闲置村小变形记:盘活校舍空间存量,激活乡村振兴增量”的负责人廖兴表示。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他从大一起便关注到农村校舍空置的现象,于是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半,深入中部6省68县(区)的341所闲置“村小”开展调研,系统分析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廖兴希望借助大赛平台,唤起更多人对乡村小学的关注,汇聚社会力量推动闲置校舍的活化利用。
除在校大学生外,本届大赛还吸引了不少初创企业参与。现场签约项目之一——“国策量子——面向工业场景的量子无损检测装置”的负责人梁坤表示,参赛既是为了技术推广,也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推动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他说:“芜湖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势头良好,期待未来能开展合作。”
“双向奔赴”的平台,“硬核支撑”的沃土
本次大赛不仅是青年增长才干、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项目与资本、创新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平台。作为大赛承办地,芜湖正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力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最大程度的“政策红利”。
在营造青年宜创生态方面,芜湖坚持“产业+科创”道路,以“鸠兹科创湾”为抓手,布局建设18个创新园区,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良好生态;建设奇瑞开阳实验室、启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积聚省级以上科研机构500余家、国家级创新平台50个;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3年翻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达19.7%、研发投入强度达4.28%,均居全省第1,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22位。
在营造青年宜业生态方面,芜湖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双创”孵化基金、科创投资基金共13亿元,跻身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构建“政策+基金+集团”的人才招引体系,发放“芜湖人才绿卡”,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大学生群体,芜湖提供购房、租房、面试、产业实习等多项补贴,全力支持青年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大赛落幕,创业启航。芜湖乃至安徽正以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开放的科创生态和暖心的人才政策,为广大青年铺就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未来,这里将继续与青年同行,让更多创意落地生根、让更多梦想开花结果。
▍记者:吴培丹 张安琪(见习) ▍图片: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