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李家发烈士仿佛“回来”了!
6月4日,当81岁的烈属李家英颤巍着双手接过一张哥哥李家发烈士的彩色军装照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的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是对哥哥李家发的思念……
哥哥李家发烈士仅存一张黑白照片,那还是他14岁时拍摄的,多年过去,这张黑白照片已经褪色,且面部线条模糊。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的志愿者们根据这张照片以及李家人的口述的同时,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只为最大程度还原李家发烈士19岁着军装的模样。今年5月底,历经无数细节打磨修改,运用AI技术精细还原,李家发烈士彩色军装照成型,烈士的英雄精神也在光影中重现生命力。
“没能亲眼看到哥哥的军装照是我们全家人的遗憾,妈妈一直念叨着……”李家英低语道。七十载守望中的模糊思念,此刻因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志愿者的精心修复,与哥哥终于重新“相见”。
“哥哥,你还可以抱抱我吗……” 老人喃喃自语,泪水在布满岁月刻痕的脸上无声流淌。那一刻,凝固的照片流动起无言的思念。李家英和志愿者们聊了很多她和哥哥的往事。哥哥离家时,她还不到十岁。“他总是把我背在肩上,到哪儿都要扛着我;哥哥走之前在家放牛,一头小牛,他走以后那头牛就归我放了……”老人动情地说,“这是我和哥哥之间的情感牵连。”
这场跨越世纪的温暖“重逢”,也悄然播撒着精神的火种。除了修复的照片,志愿者们还带来了精心制作的动态视频和修改完善的《李家发革命故事绘本》。动态视频中,李家发微微点头,露出了稚气青涩的笑容,仿佛他从未离开,依然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绘本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插画,将战斗英雄的故事化为生动影像与童真画面,使烈士生平与信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肩负修复重任时,我感到无比沉重,因为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历史无法抹去的坐标,是精神永续的灯塔。”主要绘制画像的学生志愿者张宇晨深有感触,“能运用所学,让英雄的容颜在岁月的洗礼下重现光彩,是我们的光荣。”一张旧照的“重生”,映照的是血脉亲情的深沉呼唤,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传承。
记者:严艺伟 褚楚 苏怡(见习)
编辑:朱辰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