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芜湖水位站改造升级!
位于芜湖市区弋矶山江边的芜湖水位站是全国首批百年水文站。日前,这座国家基本水位站、长江中下游干流上的防汛代表站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并以更高效、精准的测报服务芜湖及长江中下游多个城市的防汛、航运及生态保护等。
日前,大江资讯记者来到弋矶山上,只见江岸边矗立着一座中式古朴的六角亭子,醒目写着“芜湖水位站”字样,亭子四周护以围栏,并有栈桥延伸往外。
弋矶山临江处十分陡峭,亭子几乎与山顶齐平。亭子下方有六根支柱支撑着,底部直插入水中。亭子底部正下方有一根圆形水泥柱,细看连通着亭子内部。
原来,那根圆形水泥柱叫水位自记井,而亭子则叫水位自记井房,内有浮子式水位计、遥测机等相关测报设备。 自记水位井台周围上、下游为块石护坡,无水生植物。据悉,眼前的芜湖水位站建于2000年,在其旁边相距六七米的地方是早前被废弃的水位站。
此次芜湖水位站改造升级重点是亭子(自记井房)的顶部琉璃瓦翻新,外墙出新及护栏更换。此外,新建了80多米的江边栈桥连接芜湖水位站,另一头连通芜湖造船厂旁的长江防洪墙。
未来,前往芜湖水位站不用必经弋矶山医院,可以从造船厂旁的防洪墙进入。此次改造还将重新安装新的水尺,目前旧的水尺已经拆除,新的已定制好并即将安装。同时,更换新的测报设备。
据了解,芜湖水位站是长江内河最早进行雨量观测的站点之一,在全国仅晚于北京(1841年)、香港(1853年)和上海徐家汇天文台(1873年)。1880年6月,法国传教士刘耀德神父在芜湖天主教堂设立雨量观测站,此即芜湖水位站前身。1900年,英国人为服务本国商轮、军舰航运需要,在芜湖海关大楼江边设立水尺观测长江水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多次变迁,1950年9月迁至弋矶山医院后门江边,1953年新建芜湖水位站,2000年在原址附近重建。
进入新时代,芜湖水位站数据测报方式由虹吸式雨量计采集数据和人工报汛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实时的遥测设备自动采集和报送数据。2020年,作为测站标准化实施试点,同时也考虑长江芜湖段水位重要性,在原有浮子水位自动测报基础上,增加压力式水位自动测报,实现双备份保证数据准确和完整性。
芜湖水位站厚重悠久的百年观测史,是一笔丰富无形的历史文化资产,是芜湖百年水文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据了解,后期芜湖水位站旁还将建设一处芜湖水文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