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4位芜湖“牛”人当选院士,期盼芜湖会更“牛”!

字体大小: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74位院士。11月23日,两院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30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16位外籍院士。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皖籍科学家




据安徽省院士专家联谊会最新统计,14位皖籍科学家当选2023年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位。


尤其值得芜湖欣喜与骄傲的是,在这份名单上,一共有4位芜湖籍人士新当选院士。他们分别是:叶国安、曹晋滨、蒋成保和俞汉青。芜湖也凭借4人数目,稳居全省各地市新当选院士数首位。该数字也创造了芜湖新当选两院院士历史新高,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看,也是非常惊艳的表现。在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中,安徽8人芜湖仅1人当选;2021年新增两院院士中,安徽3人芜湖无人当选。


4位芜湖人新当选院士(点图了解详情)


当选院士,与其个人天赋、努力息息相关。但从区域来看,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等多重因素。历年来,长三角一直是涌现院士的沃土,江浙沪皖产生的两院院士数量长期排在全国前列,尤其上海、宁波、苏州、无锡、嘉兴、常州、南京、安庆等城市,向来是诞生两院院士的“大户”。


究其原因,三角地区区位优越,历史上就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之一,这里的人们养成了追求知识、发展科技的传统。同时,长三角地区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吴越文化、桐城文化、海派文化都强调“教”与“学”的重要性,莘莘学子自小就热爱学习,崇尚创新。另外,较好的经济条件也为企业、科研、教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人才成长创造了适宜环境。加之教育理念的开放与先进,教育条件的完善与优厚,教育风气的盛兴与优良,决定了苏浙沪皖一直是人才济济、大家辈出。


4位芜湖籍人士同批新当选为两院院士,是对他们在各自科研领域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而对于家乡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骄傲与鼓励,说明芜湖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等,足以支撑培养出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



李亚栋,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毕业于安师大化学系,2022年回母校担任校长。


但凡能涌现出一大批两院院士的城市,要么是经济发达地区,要么是科技文化中心,要么就是传统的教育名城。那座城市重视教育、科技、创新,生机勃勃、活力无限;那里的市民尤其青少年聪明好学、开拓创新,追求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发展方向;那里是一块大有希望、未来可期的成长沃土……这与正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的芜湖,气质上匹配,状态上吻合。



刚过百廿年生日的芜湖一中已有多位院士校友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于城市竞争而言,该道理同样适用。




芜湖市委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五个层级”,其中包括人才层级因此,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充分理解认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逻辑和内在规律,将三者的发展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协同推进,努力形成良性循环。只有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11月17日-18日,15位北大博士生走进芜湖。


2021年以来,芜湖招才引智工作成果不菲,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67个、领军人才671人、高端人才5591人、大学生17.55万人,人才总量达108万人。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人才招引的手段、方法等,还不够丰富和创新,对青年人才的集聚、吸引力还不够强。这些短板弱项,需要放在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宏大命题中加以考量,需要放大在提升产业层级、创新层级、融通层级、服务层级的系统工作中加以推进。




在未来的某一年,当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时,不仅有更多的芜湖籍人士当选,还有工作、生活在芜湖的人士当选,那一天或许正是芜湖实现阶段性建设目标的一天。人们会说——不仅芜湖人很牛,芜湖也很牛!


记者:张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