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这个“大厅”,服务不一般!

字体大小:

芜湖是长江安徽段内河航运最为发达、港口吞吐量最大的城市,航运企业、从业人员较多,航运政务服务需求大。今年初,由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芜湖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会同芜湖海事局、安徽省皖江船检局、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等单位,共同打造的长江流域首个“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投入试运行。截至11月17日,咨询总量达21252余人次,总办结量19011个,其中船舶交易总量254艘,总交易额6.58亿元。

▲王进方/摄-人民网安徽频道

安徽宏亚航运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拥有几十艘大型船舶,每个月给船舶办理国籍、检验、适航等各类证书的业务量很大。负责人胡纯祥表示,过去,想要把这些证书办理完成至少要跑6、7个部门,办事地点有的在城东,有的在城南,来回跑,碰到经办人不在,有时一天也办不了一件事,全部办好需要7-10天,甚至更久。但是近年来胡纯祥明显感觉到芜湖市政务服务效率的提高,营商环境的改善,尤其是今年初长江航运一站式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后,航运企业想办事就太简单了。

“网上提前预约,根据办事指南准备好材料,最多跑一次,可能3、4天所有的船舶证书都办下来了,要是芜湖本地的船,最快1天各种证就办好了。”胡纯祥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信息联网、部门协作,企业办事太方便了,少折腾不说还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争取到早日运营。“一艘船投资都是几百万、几千万,早一天投入运营早一天收回成本,时间就是金钱。”2022年,芜湖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从破解航运企业、从业人员办理航运政务事项程序繁、时间长等难题入手,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建成“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航运政务服务大厅,推动部属芜湖海事局、省属皖江船检局、市属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入驻,实现进“一门”到“一窗”跑“一次”。

▲王进方/摄-人民网安徽频道

通过强化事项进驻、审批授权“两个到位”,推进航运政务服务及政策兑现办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前,该大厅可办理相关部门3个层级108个航运政务服务事项,“一扇门”集聚全航运审批要素。  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呢?芜湖市坚持从航运企业的开办变更、政策兑现、注销和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准入适任、退出等实际需求出发,推动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打造主题式、套餐式的航运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为最大限度实现航运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目标,大厅推出免费送达“邮寄办”、优化环节“不见面办”、信用承诺“不停航办”、暖心服务“上门办”、跨域服务“异地办”等10余项服务举措,受到了航运企业和从业人员高度肯定。

例如,对一艘船舶涉及港航(海事)的所有证书,即:《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

《内河船舶安全与环保证书》(船舶检验证书)

《船舶国籍证书》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船舶营业运输证》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窗发证”要求,并联集成办理船舶证书。

该航运政务服务大厅以全新理念、全新机制、全新技术建成运行,推行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分类审核、后台限时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同时,大厅还设立了“异地通办”“政策兑现”“办不成事反映”等特色窗口。

除了人工服务窗口外,大厅还精心设置了不打烊服务专区,自助区内引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和市监、税务、人社、公安、不动产等部门自助设备,涉及航运企业、从业人员“全生命周期”的400多个事项均可随时受理、办理,进一步延伸航运政务服务时间和空间。

今年7月,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第9期刊发了芜湖片区“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供各地借鉴推广。

正在奋力打造省域副中心的芜湖,将以助力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更加便利航运企业和从业人员生产和办事为目标,继续改革创新,提供更为集中的航运服务要素,营造更为优良的航运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