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城市书房,有了更多可能性!

字体大小:

穿过古城热闹的花街,走到河鲀巷的尽头,一栋斑驳的灰砖小楼出现在眼前。无论阴晴雨雪,窗子里总是射出温暖的光线。这是占川书局对市民来说,它还有另一个更加熟悉的名字——城市书房。






这是古城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它偏居一隅,却名声赫赫。它安安静静,又人气满满。走进占川书局,一扇玻璃的自动门将市井的喧闹挡在了门外。一楼是书店的布局,几座高低不等的书架错落有致,畅销类、文学类、艺术类等书籍整齐摆放,精巧的饮品休闲区设在中央,门厅里氤氲着咖啡的香气。


走上木质楼梯,开阔的书籍借阅区映入眼帘。这里有席地而坐的阅读阶梯,也有供读者学习抄写的阅读桌椅。尽管采访时间是工作日的上午,阅读区也几乎找不到一张空桌子。不少附近的居民已经习惯来到这里阅读学习。


占川书局的运营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全市首家全部由民间资本建设运营的城市书房,占川书局拥有文化消费空间与公益性城市书房的双重属性。书局中750平方米的面积中60%的面积用于城市书房,40%的面积用于文创、图书和咖啡饮品的销售。目前藏书约3万册,2022年服务读者近4万人次。


“得益于政府对城市书房建设的大力支持,我们享受了很多扶持政策和资金奖励。”这位负责人说,除了“真金白银”,政府部门和相关文化协会组织大量活动资源的导入也为书局的可持续运营创造了良好条件。“仅2022年,本地作协、文联、民俗协会等在书房组织的各类读书沙龙、线下讲座等文化活动超过100场次,吸引了大量进店客流,在增加书房影响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古城旅游的文化属性,使得各类文化活动日益成为除了购物、运动以外芜湖人休闲生活的第三种选择。”


占川书局在芜湖并非个例。大江资讯记者从镜湖区文旅体局了解到,在推进建设“15分钟阅读圈”的工作中,镜湖区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城市书房建设,给城市阅读文化空间创造了更多可能性。由占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完成的占川书局不仅完成了城市书房项目建设,而且一直维持良好的运营管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整合和嫁接辖内公园、古城和文创业等文化资源,镜湖区2021年建成镜湖书苑、砻坊书苑、樾江书苑、占川书局和滨江书苑等5座城市书房。其中镜湖书苑、砻坊书苑、樾江书苑、占川书局等4个2021年底前建成并运营的书房共得到市级运营补助资金61万余元。

▲镜湖书苑

今年,该区引导支持更多民间力量参与自建自营书房、书吧建设,盘活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城市书房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运行。今年镜湖区新增11个阅读空间,如与光明书店、者山文创书店、耘上书店、葵月文化等经营主体合作,充分利用其既有空间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先后建成开放了阅享光明书吧、者山文创书房、耘上览阅书吧、葵月书房等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

到今年年底,该区共完成了16个阅读点的建设任务(含10个书房、6个书吧),其中像占川这样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的阅读点达到近50%左右。区文旅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该局今年积极争取到省级奖补资金约230万余元,并于本年度内拨付到位。

者山文创书房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城市书房的建设中,我市一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双轮驱动,通过加强政府组织推动和政策引导,全市书房多种运营模式并存。既有国企运营的悦享书吧、赤铸书院等、也有民企或知名书店运营的占川书局、49号书房等。

不同的经营主体使得书房运营特色鲜明,活力迸发,在努力提升阅读核心服务功能的同时,各自发挥优势增强了文化展示、文化活动、文化休闲等基本服务功能,实现了功能多元集成,更高品质、更加贴心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成就了一批“小而美”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同时,差异化的运营模式有利于推动书房与书房之间的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形成投资运营主体和政府、企业、市民互动的生动格局。

湾沚区49号书房读书分享活动现场


大江资讯记者还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市从今年起对已经开放运营的芜湖书房,从建筑设计、运营管理、阅读活动、服务效能等基本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按照得分高低,评定五星、四星 、三星等三个等级并予以挂牌,市财政分别按12、10、8万元给予奖补,用于芜湖书房日常运营所需支出,进一步推动构建“”15分钟阅读圈”,打造名副其实的“书香芜湖”。


记者:杨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