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名成为传播历史文化的纽带
字体大小:
繁昌区已将S334快速化通道命名为“周瑜大道”,从程序上看,该命名经过研究论证、专家论证、征求意见、政府审批等环节,合规严谨;从内容上看,周瑜作为三国时期名将,与繁昌地域历史有一定关联,具备文化合理性。这一举措看似只是常规的地名调整,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是管理者在城市空间中嵌入文化符号的一次尝试:每一辆汽车驶入,每一次导航播报,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唤醒,物理通道变成了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相比高投入的文化场馆建设,地名本就是一种低成本、高覆盖、可持续的公共传播方式,就像杭州的“白傅路”致敬白居易治水方面的卓越贡献,成都的“草堂路”延续诗圣遗风。“周瑜大道”以历史人物为坐标,将历史编织进现实生活,无需刻意走进博物馆,只需在日常出行中便能激活对古代名将雄姿英发的想象。这种高频次、低干扰、浸润式的历史传播远比教科书上的铅字更持久更生动。
当然,仅靠道路命名来宣传历史文化还略显单薄,建议后续增设二维码解说牌、设置主题雕塑群、开发AR导览小程序,让行人扫码即可观看周瑜操练水军、屯兵造田等虚拟场景,甚至可举办“东吴文化节”、组织讲座研讨等,让更多人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文化的光芒。
夏松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