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江时评

废弃矿山变身体育公园的生态启示

字体大小:

​2021年以来,繁昌区探索“生态+公园”模式,以绣花功夫推进生态修复,采取削坡降坡、清除危岩、植被恢复等措施,通过十余年持续努力,将原峨山镇的废弃矿山成功改造为集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繁昌人民体育公园,实现了从“生态伤疤”到“生态公园”的华丽蝶变,并配套完善的运动设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生态修复需要久久为功的定力。废弃矿山往往山体裸露、岩石破碎,不仅影响景观,还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繁昌区采取削坡降坡、清除危岩、植被恢复等措施,用“绣花功夫”一点点修复生态。这一过程耗时十余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耐心。这种长远眼光和扎实行动,正是生态治理成功的关键。

生态价值可以转化为社会价值。过去,一些地方在生态修复中往往只注重绿化或景观美化,而忽略了如何让修复后的空间更好地服务公众。繁昌人民体育公园不仅恢复了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还配套完善了运动设施,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曾经的废弃矿山,如今成为城市活力中心,这正是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典范。 

这一案例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城市发展,许多工业遗迹、采矿废弃地如何再利用,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课题。繁昌区没有简单地将废弃矿山填平进行简单绿化或开发成房地产,而是立足生态优先,打造多功能公共空间。这种模式既保留了山体的自然特征,又赋予其新的社会功能,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生态伤疤”到“生态公园”,繁昌人民体育公园的蝶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这一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推进生态治理,就能让受损的生态环境重焕生机,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魅力。(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