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中药文创“圈粉”年轻群体
市民在中医药集市上品尝茶饮
文创古法香牌
活血藤切片打磨成的耳饰在灯光下泛着木质光泽,像一枚枚迷你树桩剖面;薏仁与红豆拼贴的发夹散发着谷物清香;沉香和龙脑香经过20余天的打磨制作,宋代香牌变身现代“潮牌”……在芜湖市多家医院,这些充满巧思的文创作品,正悄悄破圈俘获年轻人的心。
“高颜值”药材做耳环、发夹
推开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药房的门,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展示架上,除了整齐排列的药罐,还多了不少“新奇玩意儿”。
十个透明玻璃瓶里,霍山石斛舒展着翠绿的枝条,宣木瓜保留着饱满的形态,丹皮、黄精等“十大皖药”以原生姿态浸泡其中,介绍卡片标注的功效说明清晰易懂。“以前大家只见过晒干的药材,现在能直观看到它们生长时的样子,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中药师季学庭带领记者走进中药材的世界。
展架上,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各类中药饰品:白芷切片打磨成圆润的耳环,辛夷花搭配红豆、薏仁串成小巧的发夹,活血藤切片经过抛光处理,绽放出放射状的花纹,串成项链后宛如一件艺术品。
“我们在抓药、炮制药材时,经常会发现一些‘颜值高’的药材,就想着能不能让它们不止治病,还能走进日常生活。”中药师韦玉婷笑着说,有一次她看到活血藤切片心里惊叹“真像朵花”,便灵机一动,尝试将其做成饰品,没想到在外展出后大受年轻人欢迎。在她手中,白芷切片成了个性耳环,辛夷、槟榔、灵芝片变成萌萌的冰箱贴,玫瑰、桂枝、薰衣草等则被制成福气满满的“福”字摆台。“十大皖药”融入安徽地图做成摆件,让大家一眼记住家乡的道地药材。
除了将药材“戴”在身上,医院还把更多中药文创搬进了夜市,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本草魅力。今年在镜湖区万达广场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上,手作文创区成了“爆款打卡点”。“纹路真美,这项链一上身绝对独一无二的‘小众设计款’,人群里的‘显眼包’!”95后市民王玲拿着一条活血藤项链翻来覆去地看,眼神里满是惊喜。
蜜丸体验台前也排起长龙,揉面、搓圆一气呵成,山楂的酸甜在掌心化开,中药炮制的奥秘也被悄悄揉进面团。“以前觉得中草药遥不可及,如今它像萝卜白菜一样可亲——亲手塞香囊、搓山楂丸,才知道中药原来这么好玩。”参与过夜市活动的大学生李萌告诉记者,她还在现场试喝了“玫瑰白月光”茶饮,清甜的口感媲美大牌奶茶。
龙脑入香牌 宋代古法成潮牌
“龙脑走窜甚捷,能透肌入骨,合香珠微量加入,可引诸香上行头目,开窍醒神。”在芜湖市第三城市医疗集团/芜湖市中医医院,经过20天的创作“研发”,宋代古法中描述的龙脑香香牌在中药炮制室诞生。作为该院最新的中药文创作品,猫眼大的香牌如一颗巧克力圆饼,上有龙凤或祥云印痕,以黑绳轻系,配黑白玉珠,古雅精巧,垂坠生姿。
炮制室的副主任中药师凌骢介绍说,香牌文创工艺较为复杂,先选用龙脑香、沉香、檀香为主料,辅以陈皮、苍术、玫瑰花等为辅料,研磨成粉,用120目的筛子筛为细粉,添加树脂、榆树皮等天然粘合剂,像和面一样制为药泥,冷藏陈化7—12天。到时间取出后,将药泥放入模具中,阴干7天,即可成型,再增加吊绳等配饰,大功告成。除了项链外,这些中草药药泥还可制作手串、手链等文创饰品。
在该院的其他科室,还有中草药书签、中草药标本摆件等文创产品。另外,还有帆布包、扇子等主题文创。“我原本陪妈妈来看病,没想到被门诊楼的文创圈粉。”95后女生小周拎着辛夷花帆布包说,“移动的‘本草纲目’,背着自带药香,发朋友圈一直被追问,最潮‘新中式’!”
本草飘秋香 茶饮也创新
年纪轻轻,爱好养生。瞄准当下“脆皮”年轻人的养生需求,芜湖医院在中药茶饮上也频频创新。如前文所述,皖南康复医院的“玫瑰白月光”“晚安饮”“养发饮”等多款茶饮包装简约清新,配料表标注着葛根、麦冬、枸杞子等药材。
更贴心的是,医院还推出了微信小程序,年轻人在线上下单后,包装好的茶饮就能配送到家,“秋天掉发太多,试试中医‘养发饮’,放在办公室当下午茶,方便又养生。”上班族张敏说。
市中医医院也推出了应季的养生茶饮,由麦冬、北沙参、玉竹、五味子、陈皮等调配而成,可起到滋阴、理气、收束阳气的作用。茶饮放置于医院门诊楼内,医患可自行取用。
“我们做中医文创和茶饮,不只是简单地把药材做成产品,而是想通过这些形式,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以更亲切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年轻人真正了解中医药、喜欢中医药。”两家医院中药房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文创饰品目前还是“限量版”,没有实现量产,远期规划将有更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并争取早日上线销售。
下一步,芜湖将放大“徽医皖药”品牌效应,打造集文化体验、药食同源、健康产品于一体的沉浸式康养新业态,并把中医药课堂搬进学校、社区、乡村,用一连串“小而美”的体验场景,为千年本草撕掉“古老”标签,让群众零距离触碰中医药的活色生香。
大江晚报记者 顾娅 程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