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从“某某专干”到“全科社工”,变的不仅仅是称呼

字体大小:

芜湖日报记者 付君兰

6月下旬,连着几天的上午,弋江区滨江社区全科社工张莉莉都“泡”在自己的“辖区”——利民5村巡查飞线充电,“之前打过招呼清理了一下,前天来看‘死灰复燃’了4户,昨天只剩下1户,今天好像没有了。”张莉莉笑着说。

与此同时,位于花津南路的滨江社区居委会的办事大厅里,不见人来人往的办事场景,只有一两位工作人员“留守”。滨江社区包括社区党委书记范捷在内共11名工作人员,其中7人是全科社工。每天上午乃至全天,这些全科社工如同一颗颗螺丝钉,“撒”向各居民小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情况掌握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服务落实在一线。

以滨江社区为缩影,弋江区“上新”全科社工已满2年,在给社区治理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之外还有哪些新惊喜?记者进行了走访。

业务模式:“单项”转向“全科”

检查完飞线充电,张莉莉就看见物业带着装充电桩的工作人员迎面走来。堵不如疏,张莉莉觉得要彻底解决飞线充电问题,还得靠增加充电桩数量,她忙碌了好几天,多番协调之后终于敲定下来。自己走不开,张莉莉请来物业人员帮忙“监工”,“盯着他们多装一些,居民使用就方便了。”

通过考试培训入职全科社工前,张莉莉是一名卫计专干,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内的育龄妇女,虽也需入户敲门,但基本上登记完信息就离开了。像现在这样独当一面地为居民实打实解决问题,是从去年当上全科社工开始。

弋江区民政局局长孙亚敏介绍,类似于“全科医生”,全科社工是全面掌握人社、民政、卫健等社会公共服务各项业务技能的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相对于社区专干,它打破了原有的业务限制。”孙亚敏说。

“当卫计专干时,只需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有居民找我咨询或办理其他范围内的业务,比如民政、党建等,我就帮不上忙。”现在,张莉莉服务范围是利民5村480余户居民,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像一个“大管家”,这480余户居民的“人地事物情组织”,“啥都管”。

“单项”变“全科”,最初身份转换不适过后,张莉莉以亲身经历为这种工作模式点赞。第一,工作分配更加合理。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以往疫情防控趋紧时,社区不少疫情防控工作都“压”向只有3、4个人的卫计口,人少事多压力大,其他人由于业务限制还插不上手。全科社工模式下,涉及上千户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量被相对均匀地分为7份,“大家一起干,一起忙,真的轻松了不少。”张莉莉说,“而且万一有人休假,其他人还可以很容易就顶上去。”  第二,办事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前是一有问题就找社区领导,当上了全科社工后,网格内的事情一般能解决的,我们想办法自己解决,除非有特别疑难的问题,才会跟领导汇报协调。”张莉莉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独立自主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的发挥和锻炼。”

治理方式:“多口”转向“一口”

全科社工模式为办事居民带来了哪些变化?在范捷看来,最主要的是社情民意有了统一的“出口”。

院子外的树遮住了阳光,1楼住户朱庆华在微信群里“抱怨”了几句,很快得到了张莉莉的反馈。几天后,园林部门工作人员还专门对利民5村的行道树进行了统一修理;9旬的杨爹爹因院子采光不好,用竹竿在公共区域晾晒衣服,张莉莉巡视发现后,与社区领导协调专门制作了不锈钢晾衣架,既方便了老人,也美化了环境;赵贵英、徐秀兰两位奶奶买菜回来碰到张莉莉,向她反映下水道漏水问题。张莉莉一边从两位老人一股脑家长里短中理顺诉求,一边态度诚恳地连连点头,“行,你们这个问题,我马上回去汇报,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张莉莉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里的利民5村居民服务群,群内已加了258户居民。“当全科社工一年多了,不敢说居民全部都认识,但也认识了大部分,大家一有事情都找我。”张莉莉自豪地说。

“以前居民办事不知道找谁,或者根据部门和业务的不同找多个人,无形中增加了居民办事负担。”范捷说,全科社工模式的推行,让居民办事只咨询一个窗口,最多只跑一次成为可能。

为了让全科社工更好地发挥效用,推动居民与其实现良性互动,弋江区一方面加大了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和轮岗实训,不断提升社工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缩小了网格单元。据孙亚敏介绍,以往网格单元有约5000户,现在划小至300—500户,网格的缩小让全科社工有更多的精力“深耕细作”。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像你经常找一个医生看病,双方不仅会相处出感情,他对你的情况也会特别熟悉,应对疑难杂症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孙亚敏说。

日积月累的相处,居民给予的理解和支持早已成为张莉莉做好日常工作的重要支撑。“就像我们在清理乱堆放、取缔飞线充电等问题期间,会有居民不高兴来阻止,但欣慰的是,总有一些居民站出来为我说话,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下去。”

服务形式:“柜台”转向“下沉”

如今,在滨江社区,“工作围着民意转,社工围着居民转”成为共识。

“全科社工模式解决了社工‘下不去’的问题。”范捷说。在社工被行政性事务束缚住手脚,坐班越来越多的当下,如何让全科社工“轻装上阵”?这其中的关键,也是一个新名词——综合岗。

在滨江社区,除了7个全科社工,还有3个综合岗。据张莉莉介绍,综合岗是全科社工的“大管家”,它承接了大部分行政性的工作,减轻了各种材料上报的压力,让全科社工能够心无旁骛地全部下沉到网格,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到户”。

此外,综合岗还架起了街道与全科社工之间的桥梁,街道任务下发要通过综合岗传达给全科社工,全科社工收集的网格资料也交给综合岗汇总上报。“现在我们全科社工与街道打交道很少了,更多的心思花在为居民解决问题上。”张莉莉说。

人员全部下网格后,弋江区还制定了动态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保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据孙亚敏介绍,对于全科社工的考核,一方面量化工作量,针对每项工作建立具体考核任务,另一方面以结果为导向倒逼全科社工“动起来”。“其实我们没有走访的强制性规定,但是社工们基本上每天都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走出去,因为待在办公室内是解决不了居民急难愁盼的。”范捷说。

此外,考核中还有加分项——挖掘居民骨干和各种资源。“我们鼓励全科社工将网格内的服务和公益生态做起来。”在孙亚敏看来,每个网格单元就是一个小治理班底,全科社工是这个治理班底的负责人,但一个人要把网格内的人给服务好,必须挖掘和发动志愿团队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共建共治的合力。

考核重实绩,奖励重实干。记者了解到,弋江区会不定期举办“全科社工”技能比赛、“网格服务管理”工作论坛等,评选星级“全科社工”和“网格红人”。对既能“做得了前台”受理各类业务,也能“下得了网格”组织动员居民的“全科社工”,弋江区会优先从中选拔、储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