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高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字体大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芜湖经开区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发展高颜值,经济发展高质量。

合与享:齐抓共管,共建共享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新建污水井、清掏疏浚管道,到复绿造绿、扬尘管控、油烟治理、秸秆禁烧,环环相扣,把环境整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起底”专项行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单位协同,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行日汇总、周调度,实施项目化、工程化治理模式,统筹推进问题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纳入政府性投资计划,截至目前共交办8批45个问题,并逐一完成整改。

及时回应民声诉求,约谈、整治、处置,一起起环境事件成功化解,居民环境风清气爽。针对向阳小区附近异味扰民投诉,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第一时间赴现场办公,与居民代表一起面对面、心换心地沟通交流,通过共同会商,释疑解惑,制订标本兼治整治方案,多管齐下,彻底解决异味扰民问题。

谋与动:水气共治,精准到位

近年来,管辖范围从城北片区拓展增加城东片区、江北沈巷片区,叠加了自贸区、综保区、化工园区等特色功能,随着园区不断壮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地下到天上,芜湖经开区谋定而后动,大投入、大建设、大保护,一个个生态保护项目全面展开。

为满足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排污需求,经开区投资7.9亿多元实施天门山片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项目,目前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主体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达到出水条件。全面开展392个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2021年以来,经开区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均达到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始终严控大气污染源头,通过两轮共52家涉VOCs企业“一厂一策”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共削减VOCs排放量千余吨;完成39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清零。截至目前,PM10平均浓度位居全市第2,臭氧8小时浓度位居全市第2。

刚与柔:重拳治污,柔情服务

芜湖经开区创新监管方式,实施环保管家服务,涵盖不同的行业和规模,委托专业环保服务咨询单位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把脉”,查找各个企业存在个性问题和行业的共性问题,通过各类培训、辅导,帮助企业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管家”不仅盯得紧,服务更到位。

企业一旦超标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将信息发送到环保执法人员手机上。目前,经开区排污量较大的38家企业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并搭建了园区在线监管平台。对主要的65家排污单位,在排污口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与生态环境分局的监管平台进行联网,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的监管方式。

舍与得:绿色“智造”,相融共生

工业园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也是生态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芜湖经开区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数十个项目一票否决,从追求“数量”变成注重“质量”。

——产业规划划“红线”。制定产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针对园区的区位和产业布局规划,制定产业项目发展负面清单,同时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限定。

——项目招引设“硬杠”。为保青山绿水,“宁要青山不要金山”,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制定了高污染、高能耗不准入园的硬性规定。

——设施改造给“真金白银”。为引导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园区制定了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对企业投入的治理设施建设,按照比例给予鼓励和支持。

以“绿色”为指挥棒,芜湖经开区产业结构逐渐变“新”、发展模式逐渐变“绿”、经济质量逐渐变“优”。目前经开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000余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1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63家,本土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236家。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在商务部对全国217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13位,在全省12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3位。

芜湖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黄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