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芜湖市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操作指引(2022年版)

字体大小:
编辑:徐涧

总  则

芜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创造性提出实施服务企业“1%工作法”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

“1%工作法”既是服务企业的目标,又是开展工作的方法,旨在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围绕企业成本与利润构成,以集成、精准、务实的工作举措,最大程度降本增效,使企业利润率提高“1%”成为现实和长远追求,努力实现政府服务成效可量化、企业发展获得感可量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

“1%工作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其现实目标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企业个性问题、行业共性问题和全市面上问题,通过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全市面上“综合施策”,努力实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全市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或比周边同类城市利润率提高1%。其导向目标主要是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努力使“1%工作法”成为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服务企业的有效方法,成为持续推动企业利润率增长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标志性服务品牌。

“1%工作法”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聚焦影响企业利润的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制约因素,加强监测分析,研究提出企业利润率提升路径和对策;坚持市场思维原则,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激发提升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坚持整体协同原则,加强部门协同,强化上下联动,市直部门科学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狠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坚持注重实效原则,聚力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取得实际成效,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1%工作法”本质内涵是精准、集成、倒逼。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教给我们的方法论,就是主动回应和精准解决发展问题,突出对象精准、问题精准、措施精准、目标和效果精准,把1%落在具体企业、行业的利润、成本、效益构成上;集成,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系统思维,就是以“小切口”带动“大系统”,内容涵盖“双招双引”、产业升级、数字赋能、绿色制造、服务体系等方面,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和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多方参与、共同发力,打“组合拳”;倒逼,是变革的主动作为机制,就是以企业利润率这个具体的量化经济指标为度量衡,推动政府服务、思维模式、载体平台的创新和方式方法的变革改造。

本操作指引是集成服务企业有效打法的清单式实战手册,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清单,每篇坚持服务对象、重点动作、基本效果、实施主体“四要素法”原则,追求实战实效,确保一看就明、善作善成。同时,从企业角度来说,本操作指引提供的清单就是为企业服务的菜单,企业按需“点单”,政府精准“上菜”,切实为深入开展服务企业“1%工作法”提供科学指引。

本操作指引系芜湖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各部门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初步经验总结,仍需久久为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完善,动态调整,原则上每年修订一次。

一、提质增效篇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1、推进智能化改造。面向全市规上企业,梳理摸排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一对一诊断服务,建立技术改造企业清单,鼓励引导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全市每年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2、推进绿色化改造。聚焦水泥、钢铁、玻璃等高能耗行业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一对一诊断服务,建立绿色技术改造企业清单,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技改,实现全市112家高耗能企业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发改委)

3、推动诊断服务机构集聚发展。梳理本市优质服务资源,吸引外地优质服务商,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推动工作机制,培育一批资质优、信誉佳、专业强的节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诊断服务机构,形成服务机构资源池。(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4、推进绿色体系建设。鼓励引导企业推广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开展能效监测,培育“能效之星”、能效(水效)领跑者。(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发改委)

5、加快“机器换人”。深入开展产需对接合作,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示范工程,在十个重点领域,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台以上,替代1000名操作工人。(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6、实施“工赋芜湖”行动。立足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深化与海尔卡奥斯、华为、腾讯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合作,支持奇瑞、海螺在全省率先打造“双跨型”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头部企业打造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数据资源局)

7、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以融资、采购等中小企业刚需服务为抓手,提升吸引企业上平台的核心应用能力,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细分行业转型示范案例,通过链接政企资源,协同平台和生态,构建赋能应用体系,带动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8、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体验中心。联合本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推进与中国信通院、海尔卡奥斯等权威智库、顶级平台合作,依托经开区、弋江区等载体,共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汇聚生态资源,开展面向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和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9、开展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培育行动。以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面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100家标杆示范企业,锻造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开路先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10、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培训。经信、科技、税务等部门联动协作,采取“大班培训、小班辅导、点对点指导”方式,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专项辅导培训,精准指导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实现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科技局、税务局)

11、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平台。面向全市规上企业,梳理摸排并建立目标企业清单,开展上门辅导,鼓励引导企业科技攻关,争创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县区科技局、经信局、发改委)

二、用工篇

聚焦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强化人力资源供给,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用工管理降本增效。

12、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立足重点企业人力资源实际需求,通过引进一批外地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本地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构建梯次化人力资源产业园体系,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每年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不少于30万人次。(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

13、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企业事中事后监督力度,每年开展清理整顿行动,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建立等级评价工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体系,培树优秀人力资源企业典型,表彰最佳雇主单位。(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

14、打造劳务合作示范基地。按照“保重点、保急需”原则,面向全市重点企业,摸排用工需求,加强与河南、贵州、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地人力资源区域合作,建立劳务合作长效对接机制,打造具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劳务合作基地。(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

15、建设企业用工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企业,搭建用工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有用工余缺调剂需求的企业通过平台发布调剂职工人数、技能水平、待遇需求、用工时间等信息,精准对接需求企业。(责任单位:市人才发展集团)

16、开展各级党政领导招聘人才宣讲活动。建立各级党政领导联系市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工作机制,每年赴高校、职业院校对入学新生和毕业生开展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才政策宣讲10场以上。(责任单位:市县区人才办、人社局、教育局)

17、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面向全市符合条件企业,实施阶段性社保降费政策,并适时调整、及时兑现企业招用特殊群体社保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

18、开展重点企业人才摸排工作。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各载体单位,委托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企业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摸排我市优势产业、“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等重点企业人才结构、薪资水平等现状,动态更新人才库。(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科技局、经信局,市人才发展集团等)

19、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面向全市企业,提高企业新招录员工补贴标准,丰富技能培训工种,扩大培训对象覆盖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

20、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评价。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突出用人主体和市场评价导向,支持用人主体开展人才自主评价,对用人单位认可的优秀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关经费支持,构建起用人单位自评、政府认定、专家举荐等互为补充的企业人才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人才办、科技局、经信局、发改委、财政局、科协)

21、强化人才服务保障。面向人才及其子女和配偶,严格落实人才分类分级补贴等制度,完善人才子女入学及配偶就业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市人才公寓、公租房型人才公寓及生活配套设施,组织开展文体联谊活动,实现留人留心。(责任单位:市县区人才办、人社局)

22、稳定企业劳动关系。面向全市企业,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培训认定劳动关系协调员400名以上,选树4户以上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基层调解组织,每年在全市选树10户金牌调解组织。(责任单位:市县区人社局)

23、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城市HR。面向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作用,探索构建“人才+服务+资本+产业”运作机制。开展“万名高校学子进百企直通车”活动,每年参与学生2000名。运营管理留学人员创业园、产业园区、人才飞地、企业大学等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实现人才灵活管理。(责任单位:市县区人才办、人社局,市人才发展集团)

三、物流篇

聚焦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共同需求,推动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降低全市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实体经济生产运行效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4、推进“物流直通车”建设。面向全市重点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通过召开项目推荐会、主题交流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搭建重点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协调解决制造业企业在物流降本增效和物流企业在项目运营、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邮政管理局,芜湖海关,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

25、推动“联动接卸”模式改革。加大政策引导宣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根据进出口企业个性化需求,大力推广进出口货物集装箱“联动接卸”业务模式,压缩定期班轮运行时间和集装箱运输成本,减少通关环节,通过“陆改水”“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将单个集装箱境内运输成本压缩400元以上。(责任单位:芜湖海关,市县区交通运输局、商务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

26、修订物流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完善《芜湖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规定》中物流产业政策,加大港口物流支持力度。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移位仓储费用,修订港口集装箱奖补政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港口发展。(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邮政管理局、财政局,芜湖海关)

27、推进芜湖综保区对外开放。面向综保区内国际贸易相关企业,软件方面,成立出口服务平台公司,启动天猫国际认证仓业务,探索汽车零部件保税维修业务,开通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模式;硬件方面,建设保税铁路物流园、自贸试验区智慧物流数码港,编制综保区通关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论证打造长三角中国-东盟跨境铁路国际物流集散基地可行性,推动全市大宗贸易回流。2021-2022年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0%,2023-2025年均增长30%,力争在“十四五”末达50亿美元。(责任单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市县区商务局)

28、搭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依托朱家桥综合物流园,开展铁路站场改造,降低每标箱300元运输成本。依托宝特物流,建设宝特多式联运枢纽中心,降低货主企业3%物流成本。依托中桩物流,建设安徽中桩物流多式联运项目,降低散货企业5%运输成本。2022年初完成智慧交通平台项目终验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县区交通运输局、发改委)

29、完善快递综合末端建设。推动开展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邮合作等模式,优化布局县(市)区快递综合末端网点,大力推进“快递进厂”,为本地龙头制造企业量身制订“一揽子计划”。(责任单位:市县区邮政管理局)

30、推动物流企业应用环保材料。围绕顺丰、圆通等重点快递企业,推广使用30次以上循环中转用集中包裹塑料编织袋,加大物流环保材料研发,2022年减少一次性中转用集中包裹塑料编织袋使用量1500万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县区邮政管理局)

31、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充分保障全市物流企业用地需求,将物流用地纳入标准地出让范围,实现“拿地即开工”。规范物流运输监管,实施科技治超,在全市已启动的14处非现场执法卡点基础上,力争2022年再新建4个非现场执法卡点。面向运输车辆,加大高速ETC推广力度,提升高速ETC发行量。(责任单位:市县区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委、交警支队)

四、能源篇

围绕企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用能管理水平提升,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2、规范转供电终端电价。针对非电网直接供电用户,推广运用“转供电费码”,开展转供电环节加价情况排查和清理政策宣贯,对具备直供条件的用户推进户表改造,优化改造程序,构建转供电价格“风险预警+精准监管+案件查处”闭环机制。(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芜湖供电公司)

33、落实“三余”自备电厂系统备用容量减半征收政策。摸排工业行业自备电厂情况,建立自备电厂用户企业名单,协助企业“三余”自备电厂认定,推动电网企业收费减免政策全落实。(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芜湖供电公司)

34、降低企业用水用气成本。实行用水用气联合审批、承诺备案双渠道办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办理和“互联网+”管家式服务。取消营商企业“占破路”“绿植迁改”费用,推进小型工程“三零”服务和燃气“瓶改管”。按规定开展用气用水价格成本监审,实行量价挂钩,落实用气大户优惠价格政策。(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住建局)

35、规范水电气收费管理。落实国家和省清理取消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有关收费项目工作要求,执行设计、施工建设类项目国家规范及定额标准,对国家规定保留收费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住建局)

36、加强水气保供调控。加强全市用水用气企业水气供应日常监控和问题梳理,健全水气调峰、应急和安全保障机制。加快水气管网建设,做好保供预案,提升供水供气生产能力和公众节约用水用气意识。(责任单位:市县区住建局)

37、建立公用企业提前介入服务机制。面向全市拟开办企业,在企业开办系统内增设供水、供气报装预约服务选项,对接芜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公用企业提前介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配套核查和平台推送,减少办理企业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责任单位:市县区住建局)

38、积极推进“203”办理制度。面向全市新装用水、用气用户,优化操作流程,压缩装接水、气时长,实现申请受理、装表接通2个环节办结,用户申请“0”材料,装表接通总时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无外线工程)。(责任单位:市县区住建局)

39、压缩办电时间和流程。简化办电流程,将高、低压新装(增容)正式用电用户办电环节分别压减至4个和2个。压减办电时间,低压涉及电力接入工程的,实行备案制,全过程办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不涉及电力接入工程的,供电公司环节全过程办理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涉及低压线路延伸的,业扩配套接入工程不超过12个工作日;高压新装(增容)供电公司内部环节办理时间不超过17个工作日,行政审批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芜湖供电公司)

40、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面向工业园区用户,引导企业结合负荷需求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支持新建建筑设计预留安装光伏发电条件,推进闲置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芜湖供电公司)

五、融资篇

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1、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小微贷款和单户授信金额不高于3000万元的民营企业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和增量扩面。(责任单位: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市县区金融局、经信局)

42、创新开展科技金融。面向我市科技型企业,加大贷款利息补贴、保险保费补贴等金融支持力度,每年新增科技信贷超40亿元。(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科技局、财政局)

43、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云税贷”“电商贷”“物流E贷”“技改贷”“建行设备贷”等金融产品,引进境外银行买方信贷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税务局、商务局、发改委、经信局)

44、发挥融资担保功能。落实新型“政银担”政策,对全市中小微企业获得振农担、妇女创业担保、战新担保、初创期科技担保、国家政策性创业担保、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以及县(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再担保业务免收担保费,对于“信用贷”担保,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贷款担保率减按担保金额的0.6%收取,500万以上的按1%收取。力争年度全市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80亿元以上,融资担保业务新增额不低于上一年度。(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财政局,市民强担保公司)

45、开展续贷过桥业务。放宽续贷过桥资金申请条件至全市中小微企业,额度最高不超过应偿还银行贷款本金的100%。市财政每年调度5000万元至各县(市)区,各县(市)区按不低于1:1比例进行配套,减轻企业融资压力。(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财政局)

46、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引导支付行业向实体经济让利,鼓励商业银行免收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费和年费,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商业银行取消收取支票工本费、挂失费,以及本票和银行汇票的手续费、工本费、挂失费。(责任单位: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芜湖银保监分局)

47、发挥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作用。鼓励我市企业登录注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线上获得融资服务。创新构建我市信用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股权融资等金融服务板块,实现线上公布银行票据贴现价格功能,不断完善平台银企对接服务、信用信息服务等。(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芜湖银保监分局)

48、加强中征应收融资账款平台服务功能和质效。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发挥核心企业作用,建立健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目录,加大金融对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市县区金融局、芜湖银保监分局)

49、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训。以全市上市后备企业、规模以上规范化改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新产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市县区(开发区)投资建设类平台公司为重点,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训企业库,每年培训企业1000家次,提升企业在管理、法律、财税等方面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经信局、科技局)

50、建立“上市管家”服务机制。以主营业务突出、市场认可度高、成长性好,经孵化后能较快达到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上市挂牌要求的企业为重点,建立芜湖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动态保持入库企业100家以上,根据企业产业类型、发展阶段和特点,量身定制资本市场发展方案,提供专员贴身服务和“管家式”服务。(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

51、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加大境内外知名私募机构招引力度,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芜湖市上市挂牌后备资源重点项目库企业、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定向增发意向的企业,政府股权投资基金积极跟进投资,提高企业股权融资能力,每年实现股权融资企业达到10家。(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

52、大力发展债券融资。鼓励和引导科技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私募可转债、资产证券化(ABS)、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双创金融债等,对首次开展融资工具业务的,给予其融资额1%补贴,最高不超过70万元;对成功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双创债)、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创投基金类企业债券的,按实际融资规模给予2%以内、最高100万元补贴,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县区金融局)

53、创新金融债权化解举措。建立金融审判专家辅助制度,发挥金融巡回法庭功能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加强不良贷款核销、清收力度,将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核销纳入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考核范围。(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县区金融局、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

六、税费篇

落实国家减费降税各项政策,聚焦全市工业企业税费成本问题,通过开展企业税费成本因素分析,提出优化措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54、开展工业企业重点样本精准监测。建立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名单目录,按季度动态监控利润率低于整体或波动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同步开展政策分析,研究利润率提升对策并指导企业实施。(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统计局)

55、推进对内对外业务培训。抓实系统内部干部业务培训,多部门协同定期举办纳税人培训班,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移动客户端、办税服务厅等多种渠道宣传优惠政策,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科技局、经信局)

56、落实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制度。扎实推行《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等政策,准确把握执法边界,确保“首违不罚”制度落实到位,切实维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

57、推动优惠政策直达快享。积极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提高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新增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再减半优惠、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等新增政策红利直达企业,通过减审批、减流程、减资料综合施策,实现95%以上税费优惠事项免备案、即时办。(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

58、简化涉税资金事项审批流程。摸排全市经营困难企业,优化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落实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出口退(免)税办理平均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

59、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开展市级涉企收费摸排,动态调整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免收工业生产企业在厂区范围内的各类建筑、新建专业物流仓储设施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免收各类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财政局)

60、深化“银税互动”实现专项服务。推进税务局、金融局、银保监局、金融机构等多部门联动,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B级扩大至M级,拓宽工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金融局,芜湖银保监分局)

61、灵活调整税收财政返还政策。针对困难企业,继续执行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摸排上一年度工业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情况,建立工作台账,设定亩均税收贡献等绩效目标,对达标企业实施分档财政奖励。(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财政局)

62、大力推进办税缴费电子化。面向纳税人缴费人,加强电子税务局等网上办税缴费系统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搭建数字服务平台,研发限时办结系统,建立多部门窗口服务“联动办”机制,试点一、二、三类出口企业全程无纸化、网上办。加快智能办税服务厅建设,推动实施跨区域办税事项通办。(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

63、强化风险实时防控。利用税收大数据对减税降费风险指标进行扫描、核查、整改。建立减税降费辅助监控平台,强化“应享未享”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应享已享”税收优惠政策双向监控,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县区税务局)

七、服务体系篇

围绕服务流程、服务保障、服务重点等方面,打造感知企业需求、为企纾困解难、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开放型服务企业模式,推动形成市县区联动、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

64、完善“1+9+N”服务体系建设。做优市级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各载体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平台),开展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增强“N”个社会服务机构力量,为全市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65、打造“畅聊早餐会”服务品牌。发挥“畅聊早餐会”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作用,将企业家提出的各类创意、诉求转化为发展成效。(责任单位:市委办、市委督察办、市经信局)

66、创响“一线办公会”服务品牌。面向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企业及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带队深入企业一线,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创响“一线办公会”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经信局)

67、开展“企业家接待日”公开办公活动。企业采用预约或现场报名方式参加“企业家接待日”公开办公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每月一次)听取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和建议,顶格倾听、顶格协调,对问题的登记、接待、交办、办理、报告、督办、回访、归档等流程,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原则上一个月内办结上报,全力打造芜湖一流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委办、市政府办)

68、提升项目审批时效。紧扣企业需求,梳理全流程审批事项和规则,依托“互联网+”、信息共享等手段,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全面落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数据资源局)

69、坚持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召开企业联席会议,严格落实督办制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疑难问题。(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

70、建立问题收集办理闭环机制。通过商协会、易企网、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平台、各县区载体等多渠道收集企业困难、问题和建议,建立市级统一分办,各部门按职能限期办理,督查办定期督查,企业服务中心建档跟踪的问题收集办理闭环机制。(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政府办、督查办)

71、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建立“惠企政策网上超市”,推行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限时即享,推动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像网购一样方便。(责任单位:市县区数据资源局)

72、培育企业服务新平台。引进海尔卡奥斯、柠檬豆、京东慧采等致力于企业降本增效的新平台、新载体,以网上展示、全网推送、线上线下对接等方式为企业匹配市场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公管局)

73、开展“服务赋能”专项活动。发挥芜湖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盟、芜湖市企业服务联盟作用,梯度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每年开展3000人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打造10个企业服务经典场景。(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74、强化产需对接。围绕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摸准、摸清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举办专场对接会、搭建信息发布平台等形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市县区经信局)

75、用实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动向,吃透政策精神,通过知识竞赛、政策巡讲、专题培训、点对点辅导等多种形式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各级政策奖补、项目及荣誉称号。(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

附 则

76、强化组织领导。在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服务企业“1%工作法”领导小组的顶格推动下,统筹安排重要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综合组(办公室)、提质增效组、能源组、用工组、税费组、物流组、融资组、宣传组、督查组9个工作组专班专员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位。

77、强化协调调度。加强部门协同,认真落实定期调度、工作会商、利润分析及问题办理四项工作机制,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市县(区)联动,各实施主体中的责任单位均包括市县(区)两级,职能履行不对应的,由各县区自行确定实施主体。各载体、各工作组应建立工作台账,常态化推进,确保各项措施及时落地见效。

78、强化监测分析。面向全市重点企业,依托“重点工业企业利润监测平台”,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对影响企业利润率提升的成本因素开展精准监测分析,持续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预警预判。

79、强化对标变革。对标长三角发达地区核心城市在企业服务、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找差距、补短板,推动自身服务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创新,定期形成服务企业降本增效的创新案例。

80、强化督查评估。根据总方案和各工作组子方案要求,对进展和成效定期跟踪督办,将各部门、各载体服务企业“1%工作法”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建立第三方评估和企业反向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和企业量化盘点所享受的服务回应“1%工作法”实施成效,真正把政府服务成效可量化、企业发展获得感可量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落到实处。

81、强化氛围营造。继续办好“1%工作法在行动”等专题专栏,深度解读服务企业“1%工作法”,形成常态化的宣传报道机制和平台,全面营造关心企业、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彰显芜湖尊商、重商、亲商的态度和决心,让“1%工作法”成为芜湖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