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紫云英”香飘四海  引英才纷至沓来

字体大小:

原标题:

芜湖市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协同发力——

“紫云英”香飘四海 引英才纷至沓来

近年来,芜湖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协同发力,大力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21年以来,全市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00个、领军人才366人、高端人才3691人、大学生13.5万人,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

系统谋划

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

强化政策有效供给。对标沪苏浙等先发地区,着力破解以往人才政策“碎片化”问题,将散落在各部门的人才政策进行系统集成、迭代升级,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制定18条具体举措,形成辨识度高、含金量足、吸引力强的人才政策体系。比如,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广大青年人才来芜创业就业。全市招引大学生数量由2020年1.6万增加到2021年3.3万、2022年6.7万,预计今年将突破8万人。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注重向用人主体松绑授权,将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对企业给予年薪20万元的直接认定为高端人才、年薪100万元的认定为领军人才、年薪200万元的认定为国内外拔尖人才,打破学历、职称、论文等限制,近两年已评定4057人。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先后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5亿元“双创”孵化基金、3亿元科创投资基金,全市人才专项资金投入由2021年的2亿元增加至今年的5.7亿元。对认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入股扶持。

精准引才

知名人士担任“招才大使”

注重市场化引才。组建“紫云英”人才猎聘公司,聚焦企业所需,综合运用寻猎外包、承办赛会、风险投资等市场化手段,精准猎聘重点领域人才近2000人,其中C类及以上高端人才占一半以上。

注重产业化引才。围绕全市十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编制“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分布地图”,由担任产业链链长的市级负责同志带队,带领产业链重点企业开展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60余场,聘任李亚栋、王传福、尹同跃等25位知名人士担任“芜湖招才大使”,不遗余力推介芜湖、延揽人才。

注重柔性化引才。在上海购地自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芜湖,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芜湖”的产业协同创新模式,首批入驻企业18家,集聚高端科研人才近百名。

“四链”融合

培育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搭建“创新平台”。每年拿出10亿元支持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等56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带动各类企事业单位组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00多个。芜湖市新型研发机构占全省四分之一,累计招引各类产业人才近6000人。拿出最优地段,投资260亿元布局建设湾谷科技园等十大创新园区,预计明年年底前全部建成运营。

深化“产教融合”。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支持在芜高校设立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产业教授”岗位,市财政按照实际支付薪资待遇的90%给予补助,吸引800多名高层次人才自主申报,择优聘任“产业教授”291人。推动企业与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产业“订单班”50多个,定向培养企业紧缺人才近3000人。

放活“用才机制”。创新推行同行举荐模式,成立市人才举荐委员会,定期对优秀产业人才进行举荐认定,通过毛遂自荐、委员举荐等方式,不拘一格用人才。奇瑞通过同行举荐引进保时捷前设计师沙汉康从事捷途汽车造型研发,改款后的捷途汽车去年销量超18万辆、同比增长17%,位居中国自主品牌大型SUV销量第一。

服务保障

营造“创业芜优”人才生态

涉才诉求“重点推进”。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为重点企业和人才提供专班服务。每周举办“畅聊早餐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至少一人参加,与人才面对面交流,及时倾听意见诉求,已举办91场,受邀参加的各类人才超过500人,解决涉才事项近400项。

政策兑现“一网通办”。整合医疗、教育、人社等部门23项服务资源,建立惠企惠才政策网上超市,上线运行“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站查询”、人才服务“一站办理”、政策兑现“一键直达”,像“网购”一样方便。累计兑现人才资金4.62亿元、惠及各类人才7.2万人次。

关键小事“真心真情”。发放“芜湖人才绿卡”,为重点领域专家人才“一对一”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在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举办紫云英人才日、金秋人才周等活动,全面宣传芜湖人才政策,派发3000万元城市体验券,在全市布局23家“紫云英人才驿站”,为到芜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打造青年人才融入芜湖“温暖第一站”,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人才来芜体验超过1万人。

芜湖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推进“创业芜优”之城、安徽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整理:安徽日报记者 黄永礼)

(转载自7月13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