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这道必答题,对芜湖至关重要!

字体大小:

“大学习 大讨论 大调研”评论(二)

环境大优化,一道“必答题”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是一座城市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开放水平、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前景和后劲。



芜湖推进省域副中心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八千亿奋斗目标,既要立足当下抓项目、强产业,更要着眼长远抓生态、优环境,努力营造企业安心创业、人才舒心创造、干部专心谋事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芜湖一直坚持不懈推动发展环境大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1%工作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居全国第27位,全市上下“动起来、干起来、比起来、热起来”氛围日益浓厚……环境的持续优化,为芜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沪苏浙先发地区,我们服务企业依然有不少痛点堵点,为民服务依然不够精准及时,部分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依然达不到要求。为此市委提出“要在推动环境大优化上当表率、作示范、见实效”,就是希望芜湖以一流的发展环境保障省域副中心建设大计,为打造名副其实的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创造良好条件。




环境大优化,首要看营商环境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事实上,营商环境好的地区就是发展好的地区。上海以一年一版的频率将营商环境政策从1.0升级到5.0版;江苏连续4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浙江最大的营商环境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因此,芜湖必须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落脚点对准企业主体,以“持续提升1%工作法实效”“进一步完善为企服务机制”“将畅聊早餐会办得更好”等工作为牵引,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让企业“不求人、少跑腿”,尽一切可能满足企业对营商环境的需求和期待,为了1%目标付出100%的努力。


环境大优化,重点看创新环境优化。



创新是长三角在全国的优势长板,也是芜湖最宝贵的发展基因、最鲜明的城市特征。近年来市委提出“打造成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实质上就是继承芜湖创新传统,催生更多创新成果。


人才是最宝贵的创新资源。我们要把招才引智摆在打造一流创新环境的突出位置,全面对标沪苏浙人才政策,持续优化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特别是对顶尖人才敢于“一企一策”“一人一策”,需要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想尽千方百计、用尽千言万语、费尽千辛万苦招引各类优秀人才。



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我们要紧扣“产业+科创”,加快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企业、构建创新生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所有伟大的创新都需要包容和理解。我们要展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城市胸怀,凡事不能简单做技术判断而是要做多价值判断,只要是有利于城市发展、产业培育、人才招引,就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给予支持,加以推动。


环境大优化,关键看干事创业环境优化。

省域副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给出来的,更不是等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一座城市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决不能一波人在干、一波人在看,必须全体动员、全员上阵、全力以赴,必须培育以干事为本、以实干为功、以苦干为荣的社会风气。



我们要树牢重实干、重业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切实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抓敢干、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要严格落实中央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让“躺平者”躺不住,让实干者有舞台。要坚持“闯”字当头、“抢”字为先,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生机活力,推动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家业,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芜湖大地蔚然成风!


作者:大江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