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日烈士画像”活动周日走进无为
字体大小:
只要你还记得,他们就仍“活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让后人更好地铭记英雄的模样,大江晚报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开展了“为抗日烈士画像”系列公益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收到池州、芜湖、滁州三地12位烈士家属的画像需求。目前,活动迎来关键性进展,首批芜湖籍烈士画像将于8月17日动笔。届时,记者将和“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的志愿者们一起,前往无为市,面对面倾听烈士家属的“念念不忘”,让红色精神随画像“代代相传”。
回顾征集活动,近3个月以来,记者团队积极与市内外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反复摸排和整理信息。6月18日,记者团队收到芜湖第一批相关烈士信息,来自无为市,分别是郭成道烈士、秦学年烈士;6月30日,收到芜湖第二批相关烈士信息,来自镜湖区,分别是李华堂烈士和袁崇坦烈士。
6月中旬至7月,记者团队陆续收到滁州市相关烈士信息,分别是孙干(幹)臣烈士、王育和烈士、陈凤旗烈士、黄纪明烈士、王应海烈士、鲍德厚烈士。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还征集到池州市相关烈士信息,分别是方瑛烈士和汪秀璋烈士。
随后的7月10日、7月25日、7月29日,本报分别收到了无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芜湖市镜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滁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的《关于协助为烈士画像的函》,所有函件已全部转交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
家国几度秋,山河不曾忘。8月17日上午,记者将与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的3位志愿者一起,前往烈士家乡,走访烈士家属,让两位烈士的容颜再现于新时代的烟火人间。
大江晚报记者 汤荣汛 程茜 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