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镇: 大学生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在花桥镇九十殿村农家书屋一间教室里,每天有30多个孩子聚集在一起,听支教老师给他们讲防溺水、用电等安全知识,阅读自己喜欢的各类少儿书籍。在老师指导下练习书法、绘画,表演唱歌、舞蹈,开展猜字谜、下五子棋等趣味益智活动。
同时,最让孩子家长们高兴的是,在这里孩子们做暑假作业遇到难题都由支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免费辅导。九十殿村通过举办公益辅导班,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期。
自2012年开始,九十殿村已经连续10个年头举办暑假公益辅导班志愿活动。来这里上课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平常只有爷爷奶奶帮助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督促,许多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导致一些课程落了下来,成了班级的“后进生”。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补齐文化课短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十殿村从原村支书刘庆萍开始,到现任村支书史先亮,历任村里的当家人都非常支持这项公益活动。刘庆萍鼓励当时还在上大学的大女儿葛亚红首开公益辅导班,在姐姐在影响下,刘庆萍的二女儿葛亚梅也加入了志愿支教行列。
从此九十殿村暑假公益辅导班影响日益扩大,许多大学生志愿者慕名参加九十殿村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支教队伍从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扩大到现在每期辅导班有四五名大学生志愿者。今年辅导班大学生志愿者有来自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杨烨,铜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陈书磊,安庆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王文悦,以及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夏怡然 。家住湾沚城区的杨烨、陈书磊每天早晨六点半从家里出发,乘坐公共车近要花一个小时,他们顶着烈日酷暑坚持给孩子们辅导。
辅导文化课对于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三年级学生小陶,自打出生起父母就不在身边,于是爷爷、奶奶承担起“家长”监护责任,平常照顾孙子生活起居还可以,可要他们监督小陶的学习,对于没有读过书的两位老人来说,那可真犯难了。小陶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一些课程开始挂“红灯”,尤其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倒数。这让小陶的爷爷、奶奶很头疼。
为了帮助小陶把数学成绩提上来,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安徽理工大学的辅导老师杨烨可费心了。每次上课时,杨烨总是督促小陶按照学习计划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暑假作业。可每当这个时候,小陶不是东张西望就是与邻座同学在窃窃私语。对于这种坏习惯,杨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上前制止小陶的这种不良行为,一边以一个大哥哥地身份耐心地与小陶交朋友谈心,帮助他仔细分析梳理那些学过仍然还没掌握的数学知识。就这样,杨烨为小陶量身订制了一个数学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小陶辅导数学课程。对每次布置的数学作业,杨烨都会认真地批改,对做错的题目,杨烨耐心地为小陶分析其中原因,循循善诱地启发小陶,直到完全听懂为止。
暑假公益辅导班除了帮孩子们辅导功课,另一个重头戏就是防溺水。今年天气格外炎热,对于孩子们来说,下水游泳可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而这其中的安全隐患也很大,尤其对于没有家长看管的留守儿童更是令人担心。在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举办防溺水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让孩子们懂得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同时,还通过开展以“防溺水”为主题的画画、游戏、猜字谜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各种防溺水方面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留守儿童防溺水事故发生。(作者:车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