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亮相芜湖超市!
“这个二维码有意思,扫一下,连调味品的出厂检测报告都能看到,买得安心。”10月14日,在芜湖市镜湖区步行街的世纪联华卖场,市民王女士举起手机,扫描太太乐松茸鲜调味料背面的“食品溯源”二维码,看着列出五项检验项目的出厂报告单,她赞不绝口。
扫码可知“前世今生”
还能语音播报
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明确鼓励企业在预包装食品上印制“食品追溯码”。全国多家企业已积极响应,已有的食品数字标签涵盖了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多项类别,内容包括食品的配料表(含过敏原提示)、净含量和规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用方法、营养标签、配料来源、生产工艺等。
大江资讯记者走访了步行街及周边的多家超市,发现光明牛奶、大白兔雪糕、太太乐鸡精、乐事薯片、梅林午餐肉等市民耳熟能详的品牌已率先“亮码”,成为货架上最会“自我介绍”的商品。

在一家综合超市,记者扫描了乐事薯片背面的“食品溯源码”,自动跳转到页面,上方显示此信息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国家商品二维码中心权威发布”。往下翻看,可看到该薯片的外观照片,通用名、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原料配料等都一目了然。
“过去找配料表要翻来覆去,现在扫一下,所有东西清清楚楚,还能语音播报,对我们老花眼太友好了!”在一家生鲜超市里,67岁的刘大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扫码查看了梅林午餐肉的“食品溯源码”。页面左上角有个小喇叭图标,点击即可播放语音,对视力不佳人群尤其友好。除了常规信息,页面还有不少科普“干货”,如挑选肉类小知识、益生菌科普小知识等等。
“带码商品会卖得更好一些,年轻消费者尤其买账,他们更在意透明度和互动感,有人甚至把扫码页面分享到社交平台。”一位超市店员如是说。
据了解,数字标签作为预包装食品的“电子身份证”,不仅解决了传统标签“字小难辨、内容拥挤”的问题,还增强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消费者可通过追溯码查看企业营业执照、其他商品信息等,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食品配料表
专家教您“看门道”
扫码看商品信息,看热闹更要看门道。在所有信息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食品配料表,如何看好看懂,记者就此咨询了芜湖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专家。食品配料表是鉴别食品属性的重要证据,配料的标注有三个要求:按添加量排列递减,添加越多的配料排名越靠前;必须标示所有原料;必须标示食品添加剂。
读懂配料表,才能把最适宜的商品扔进购物车。以咖啡为例——
➤ 一号产品“XX咖啡”,配料为“咖啡豆”;
➤ 二号产品“XX白咖啡”,配料为“白砂糖、植脂末、脱脂奶粉、咖啡粉、焦糖色、可可粉、食用香精”。
不难看出,第一个是真正的咖啡,第二个则是混合后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产品的安全性都没有问题,也是合乎法规要求的。但喜欢喝混合咖啡的,要选后者,想喝纯咖啡,选前者。
另一个消费者值得关注的信息是营养标签,其提供了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说明。目前我国强制标示的营养成分为1+4,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其他成分如“钙”“铁”“维生素 ”等,则由企业根据产品特点自愿标示。
营养标签还包括营养声称,如“高钙”“低脂”,需符合国家标准。牛奶称“高钙”要求钙含量≥120mg/100ml;“低脂”食品脂肪含量要≤3g/100g。市民可以根据标签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选购。
专家表示,通过扫码看食品信息,大家还可以避开一些常见的健康“陷阱”。比如,如何辨别调制乳和乳饮料?方法一:看标注的产品类型。方法二:看产品配料表,含乳饮料一般乳含量较低,“水”反而会排在第一位;而调制乳的含乳量不能低于80%,“乳”一般会排在第一位。方法三:看营养成分,调制乳蛋白质应大于等于2.3g/100g,而含乳饮料蛋白质在1.0g/100ml左右。
再如,“无糖”饮料中真的不含糖吗?“无糖”是指每100ml饮料中糖含量≤0.5g。这类饮料喝起来甜是因为添加了一些甜味剂,要求在配料表中标出,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所以乍看没有糖,但实际上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还是要控制饮用量。
▍记者:程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