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这些了不起的芜湖人,候选两院院士!

字体大小:

8月20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大江资讯记者根据名单信息和相关资料初步整理获悉,候选者中包括多位芜湖人以及与芜湖相关的人员,其中卢建新、陶然、杨其长、王克鸿为芜湖籍,陈绍良与李梢均曾在皖南医学院求学。

卢建新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聘教授,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超弦/M理论及其在粒子物理、宇宙学中的应用。1992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师从Michael J. Duff,后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2002年先后任职于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密歇根大学理论物理中心,2004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他在超弦第二次革命中做出了领先性的工作, 发表论文70余篇, 总引用3500余次(基于美斯坦福大学高能物理数据库),其中引用近800次的有1篇(已成为该领域经典性文献)。 


陶然

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1985年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199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博士后出站并留校任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受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信息安全与对抗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安全与对抗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陶然是分数域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基于理论成果,研制了航天关键领域电子侦察、中继隐蔽通信、导航测控系统,使其关键性能指标得到有效提升。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多个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81篇,单篇最高SCI他引63次。获授权发明专利51项,出版著作2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


王克鸿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1963年生,安徽芜湖人,天津大学本科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生、南京理工大学博士,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现工作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导。

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防科工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总装备部支撑技术兵器先进制造领域专家,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发明人,受控电弧智能增材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制造领域委员。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


杨其长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

1963年8月生,汉族,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设施园艺专家,农业信息化工程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

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机系;1987年8月获得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生物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6年3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设施园艺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陈绍良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

1964年1月生,汉族,安徽凤阳人,农工党党员,心血管病专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绍良于1985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5年8月—1987年8月任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1987年8月—1990年8月就读于兰州医学院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后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1998年4月工作于甘肃省人民医院;1998年4月——2006年6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工作;2003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专业,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6月起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2022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绍良长期从事心内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致力于心血管介入技术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报道了“经冠状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治疗STEMI”;探索和创新出“双对吻挤压(DKCRUSH)技术”,开展DKCRUSH系列研究;提出“经皮肺动脉去交感神经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器械。


李梢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

1973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他的父亲是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母亲是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张舜华。

其于1990年9月—1995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攻读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2009年12月起任清华大学教授;2018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12月起任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202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24年1月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25年5月当选为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2025年7月获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李梢从事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研究领域为肿瘤等复杂疾病的生物网络与中西医精准防治,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截至2022年11月,发明的胃癌极早期细胞标志物、中医智能系统、中药新药等已成功转化,发明的关键技术已在30余项中药和标志物研发中转化实施。

根据相关资料,大江资讯记者初步整理了以上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相关信息,
如有遗漏,欢迎读者留言补充指正。

记者: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