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铁路改造,重大进展!

“我们建立了水陆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部署测量无人船、水面巡视艇等智能装备,实现了对河床形变及水位变化的全天候实时监测。这套系统为施工参数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保障了盾构机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平稳推进。”

宁芜铁路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是提升长江经济带东段货运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能改造工程北起南京东编组站(不含),经南京市栖霞区、秦淮区、雨花台区、江宁区进入安徽省马鞍山市,过当涂县进入芜湖市,终至芜湖东站(不含)。
改建后线路全长102.2公里,其中南京城区沧波门站至古雄站为新建外绕改线工程,线路长29.7公里;其余区段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改建段正线长度72.5公里。
提到宁芜铁路,就不能不提芜湖最早的火车站——芜乍铁路芜湖总站(后改名“芜湖西站”),其原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陶沟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址之间,东方花园小区附近。它始建于1933年,距今已有91年。

图为80年代芜湖地图中标注有“芜湖西站”
宁芜铁路命运多舛。
根据芜湖市档案局的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翰林院编修吕佩芬呈请商部倡办安徽铁路,并在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的主持下,在芜湖成立安徽省商办铁路公司。是年6月,在芜湖陶沟购地50亩,组建芜湖铁路办事处,筹款修建铁路。
但是几经波折,直到1932年6月,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主席张静江等,按照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建设东方大港(乍浦)”的设想,组建了商办“芜乍轻便铁路公司”,修建芜(湖)乍(浦)铁路。

图为芜乍铁路芜湖总站(后改名“芜湖西站”)
1933年4月,更名“江南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36万元购进芜湖至湾沚32公里路基。同年5月21日,在芜湖怡和码头举行开工典礼,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由于前期芜湖至湾沚的路基已完成,工程进展顺利,当年11月25日,全长76公里的铁路线就建成通车。
1935年,南京中华门至宣城孙家埠175公里干线通车,并于5月15日,正式运营。时称南京至芜湖段为“京芜铁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2月,芜湖、南京、宣城相继陷落,江南铁路延伸段工程被迫停工。
1938年夏,国民政府下令当地驻军将已建成的铁路拆除,以阻止日寇利用铁路南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江南铁路京芜线改称宁芜线,上海铁路局按二级干线标准改造宁芜线,1985年6月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