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宜邻中心,如何变成家门口的“幸福圈”?
眼下正是芜湖“热度”最高的时候,工作、生活、学习、办事,能少跑一趟、能一次多解决些事、能就近办事就好了!这正是很多市民们共同的“心声”。
“奶奶练健身球就在室内,有空调凉快,也不会扰民”“社区卫生中心也在这里,体检、拿药很方便,也不用去大医院排队”“老年助餐很实惠啊,这么热的天,家里也不用买菜做饭了”“室内球馆人气很旺啊,我们同事都喜欢下班来打球”……赭山中路、千岛湖路的宜邻中心里,清凉的环境与室外的“热辣滚烫”形成对比,很多市民惊喜地发现,原来很多日常要办的事儿,在这里可以“一站式”解决。
“下周托管班就要开了,这可帮了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大忙了。”家住新都花园的市民张女士点赞宜邻中心托管班开的及时,“而且中心很多事都可以办了,我上个月才来换发身份证,以前不知道去哪里办的事,在宜邻中心的为民服务大厅,就能办理,这可对老百姓太实在了。”
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人,围绕的中心也是人。
“以往基层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碎片化,市民生活不方便,要解决生活中各种需求,就要东奔西跑。”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芜湖宜邻中心便这样应运而生,解决的问题很直接,就是要方便百姓、丰富生活,“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改变了过去碎片化、零星化、闲置化问题,搭建了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宜邻中心,宜邻而居。芜湖立足城市特点,中心建设分为街道级和社区级,现已正式开业运营3个,包括赭山中路宜邻中心、千岛湖路宜邻中心、天门山西路宜邻中心;试运营2个,为北京中路宜邻中心、花津桥宜邻中心。
那么,不同于商业广场,芜湖的宜邻中心能够给百姓做哪些事儿?
据了解,我市的宜邻中心,主打“生活服务+社会治理”主平台建设。按照充分发挥“每平方米每个小时”效益的逻辑,集聚托幼、养老、医疗、健康、教育、交友、就业以及诉求反馈、协商议事、矛盾调处等更多优质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资源,打造社会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特色商业集群的“两中心一集群”,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生活和办事的便捷性,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学习、运动、社交等多元化需求。
可以说,群众的需求便是宜邻中心的“功能菜单”。目前,已正式开业运营的3个宜邻中心公益部分已入驻为民办事大厅、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乐坊”便民志愿服务点、少年宫、青年夜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暖新驿站、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老年大学实践课堂等项目,半公益部分已入驻幸福食堂、配锁缝补、城市会客厅、养老助残、生鲜菜场、托育托管、便民理发、惠民洗衣、体育健身等项目,市场化部分已入驻教育培训、餐饮夜市、美容服饰、酒店住宿、儿童游乐等项目。
到今年底前,我市还计划开业3个宜邻中心,分别是云从路宜邻中心、鸠兹大道宜邻中心、重庆路宜邻中心。这一名单还会不断延伸,覆盖更多小区人群,全市东西南北,串点成网,依托宜邻中心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用便利与舒心,丰富百姓们幸福生活的内涵。
▍记者:陈旻
▍摄影: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