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皖江第一隧”通车了!芜湖迎来历史性时刻

字体大小:
图片


经过建设者们2000多个日夜的奋战,芜湖龙湾长江隧道迎来了历史性时刻——71日,这条“皖江第一隧”正式建成通车这也是芜湖市第四条过江通道。芜湖人期待多年穿江而过的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


长江进入安徽境内,绵延416公里,这一段被称为“八百里皖江”。有着“皖江第一隧”之称的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就位于芜湖长江大桥上游9公里处。这条隧道从规划、立项到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牵动着芜湖人的心。


图片

作为一座因江而兴的城市,拥抱长江、跨江联动是芜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过江通道无疑是连接两岸、促进发展的黄金纽带。回望过去,长江芜湖段上一座座气势如虹的桥梁让“天堑变通途”: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一桥)建成通车,实现了芜湖跨江通道“零”的突破;2017年,芜湖长江二桥建成通车,芜湖市区与三山、繁昌之间联系更为紧密;2020年,芜湖长江三桥建成投入使用,这座承载着高速铁路和城市主干道路功能的大桥极大地缓解了过江交通压力,也为芜湖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为适应跨江联动的城市发展格局,芜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跨江通行能力,过江隧道成为芜湖加速江南江北联动融合新路径。早在2004年,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就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长江干流过江桥梁(隧道)建设规划》,可以说,芜湖在过江隧道建设方面一直走在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前列。


“皖江第一隧“花落”芜湖到如今的建成通车,不仅充分彰显了芜湖城市实力和高质量发展态势,体现了芜湖在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主动担当与作为。


图片


驶入通车的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双向六车道的路面宽敞平整,标识标线施划清晰隧道内黑色顶部、红白相间的装饰板,大气又失一抹亮色。耸立在隧道两岸形似“小蛮腰”的风塔,已成为芜湖长江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为安徽省首条过江隧道,也是长江皖江段首条超大直径过江隧道,具有
“长距岩高水压大、地层复杂施工难、断层破碎风险高、可燃气体滩底藏”四大难点。在隧道建设之初,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就评价其为长江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面对巨大的风险挑战,在长江下,建设者们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穿江记”,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皖江复兴号”和“皖江奋斗号”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双龙竞渡”,实现了一个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 2021917日,“皖江奋斗号”盾构机始发,右线隧道开始掘进;


  • 2022426日,“皖江复兴号”盾构机始发,左线隧道开始掘进


  • 20241012日,“皖江奋斗号”盾构机破洞而出,隧道右线率先贯通;


  • 今年126日,“皖江复兴号”盾构机抵达长江南岸,自双线盾构机始发以来,历经1227个日夜隧道全线顺利贯通;


  • 今年5月底,隧道工程全部建设完成;


  • 622日,隧道通过竣工验收;


  • 71日,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图片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北接江北新区龙湾路,连通芜合高速、天天高速;南接江南城区大工山路,经弋江路连通宁芜高速工程设计为双向车道城市快速路,车速80km/h是芜湖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骨架线路。今天,随着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建成通车,驾车从江北新区到市区由40分钟缩短至5分钟,芜湖的跨江交通能力大幅提升,市域快速路网进一步完善,对于推动江南江北联动发展,全面提升芜湖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芜湖省域副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车后的过江隧道与芜湖长江大桥、芜湖长江三桥遥相呼应,形成上有“飞虹”,下有“蛟龙”的交通新格局,为芜湖打造“枢纽之城”注入新动能,有助于推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芜湖集聚,助力芜湖加快打造服务长三角、联动中西部、连接全世界的国际物流枢纽,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和战略链接。


同时,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建成也开启了安徽过江隧道建设新篇章,将促进芜湖与合肥等对岸城市的交通和经济联系,推动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助力安徽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季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