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卫室走出清华学子!芜湖这一家,太励志
六月仲夏,风吹麦浪,跃动如歌。芜湖无为市石涧镇天花村迎来和美乡村建设正式通过验收的好消息。村民们欣喜地看到,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整,休闲广场健身设施齐备,新生活就像夏日的石榴花一样红火。
金有中和李丽夫妇站在宽敞的村道上,给远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儿子金文琦发去视频分享喜悦。这条和美乡村建设中穿村而过的主干道,正是金有中一家无偿让出老屋宅基地建成的。拆掉的老宅与新建的道路,无声地讲述着这个普通农村家庭遭受生活重创破茧重生并不忘回报社会的感人故事。
金文琦在清华大学与母亲合影留念。
一场意外车祸
丈夫成了“三岁孩童”
1996年,山东的冬天格外冷。金有中失去意识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第7天,李丽从无为老家一路哭着赶到山东临沂的医院,看到病床上不省人事的丈夫,她攥着缴费单的手止不住地发抖。
那年,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金有中决定前往北京打工。半夜客车途经山东时,突然失控冲出车道,造成车内人员两死一重伤。不幸中的万幸,金有中捡回了一条命。
昏迷一个多月后,金有中醒了,智力却退回到“三岁”。承担不起长期住院治疗的费用,还欠下一些债,李丽无奈带着丈夫回了村。因车祸后遗症,金有中大小便失禁,经常在卧室、客厅随意排泄。在最艰难的时光里,面对“三岁丈夫”的“胡闹”,李丽只能将泪水往肚里咽,一边照料丈夫,一边拖着疲惫的身躯去田间劳作、去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无论多难,李丽都咬紧牙关对自己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守住这个家。”
不畏风雨外卖路
“废墟”里开出“向阳花”
生活中有突如其来的风雨,也有暗夜尽头的曙光。在李丽的悉心照料下,2000年,金有中的身体奇迹般地好转了,脑子一天天地“清明”起来,生活也逐渐能够自理,还能帮李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就在一切开始有盼头的时候,2005年,金有中夫妇迎来了第二个孩子金文琦。
2009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关怀下,天花村为金有中家庭申请了低保救助。2014年,经过村委会申请,金有中家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每月有了低保金,金有中的医药费也提高了报销比例。国家的补助如同雪中送炭,让这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得以喘息。
为了不拖累家人,金有中一直坚持复健。李丽也在亲戚的帮助下,在无城镇的一家企业打起了两份工,既帮忙做饭又兼任保安。
天助自助者。2017年,金有中的身体恢复了劳动能力,他立即找了一份外卖员的工作。李丽起初放心不下身体刚刚康复的丈夫,下班后便陪着他穿梭在无城镇的大街小巷。夫妇俩一起送外卖,在送餐软件地图上织出密密麻麻的路线网,傍晚的夕阳与深夜的星光见证了他们相伴的身影。
一天24小时,金有中有时工作近20个小时,最拼的时候,他同时打着几份工,除了送外卖,还送报纸、送牛奶,出苦力给人砸墙,能挣钱的苦活累活他都愿意干,只想着尽快还清欠债,弥补家人。每天凌晨4点,当村镇还在夜色中,金有中就已经骑着电动车开始送牛奶,开启一天的工作了。2018年,金有中成为公司外卖员中的佼佼者,业绩蝉联榜首。在城镇不起眼的角落里,这对夫妇就像不屈的“向阳花”,默默地努力绽放着生命之光。
主动退出低保
门卫室里圆了清华梦
汗水浇灌着新生的希望。就在生活有了起色的时候,金有中夫妇做出了一个决定。李丽主动联系上村干部郑万云,明确要求退出低保。郑万云意外又感动:“李丽说党和政府在她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帮助,现在丈夫能自食其力,就要把享受低保的机会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家风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教科书。金家的一双儿女十分争气,从父母身上学会了爱与坚韧。女儿金文敬勤勉好学,一直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儿子金文琦是在家庭困难时期出生的,却像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从小就成绩拔尖,他对父母说:“妈妈种田种得比别人好,爸爸送外卖也是第一名,我读书也要读出样子来,等我长大,我来养你们!”
“孩子们努力、争气,我们也想给孩子们尽可能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条件。”不善言辞的李丽对儿女的学习十分重视,她为了让两个孩子有更好的读书环境,一家人从农村搬去了教育条件更好的无城镇。
一家四口的“新家”是李丽打工的工厂门卫室,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放了一床一桌后,转身都困难,女儿只能住进卫生间改成的隔间。而就在这样狭小的“家”里,两个孩子的课本永远被放在最干净的角落。夜晚,父亲的电动车还在大街小巷奔波,母亲准备着简单、暖心的饭菜,姐弟俩就在台灯下埋头苦读。
金有中家庭一直被村里关注着,虽然退出了低保,符合条件的助学金却从2020年到2023年一直没断过,普高资助、爱心捐款、阳光助学……一直温暖着这个困境中的家庭。
金文琦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2023年,是金有中一家值得铭记的一年。成绩优秀的金文琦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启了在清华园本硕博连读的8年求学路。金文琦也成为天花村首位清华学子,成为全村的荣耀。
让出老屋宅基地
新建一条“感恩路”
2024年,天花村启动和美乡村建设。得知家乡建设可能会用到自家老屋宅基地时,金有中主动联系上天花村党总支书记方荷,他诚恳地说:“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听过‘六尺巷’的故事。我家老宅门前的路你们随便规划,老宅已经破旧了,如果需要拆就拆,拆下来的砖瓦你们拿去建设和美乡村!”村里人对金家带头让地的行为纷纷表示钦佩。有了金家的示范,村里修路的工作顺利了许多。
如今的金家老宅旧址,已经铺成了三米宽的柏油路。在天花村新修的文化墙上,新增了金有中家庭的故事。村里有位老人说:“你看这一家子,从前困难得连锅都揭不开,现在却给全村人铺了一条亮堂堂的路!”
金文琦(左四)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与父母及天花村村委会干部合影留念。
在今年6月初举办的村民大会上,天花村党总支书记方荷宣布这条路被命名为“感恩路”。
▍记者:顾娅 吴敏 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