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他来芜湖见到了救命恩人!
“我给了孩子第一次生命,而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您也是孩子的妈妈!”再次听到这句触动人心的话,写下它的妈妈和收到它的“妈妈”都动容哽咽。
6月9日上午,在芜湖市举办的“寻找生命的种子走进芜湖”造血干细胞捐献暨2025年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者见面的一幕让在座者无不热泪盈眶。
相隔十年,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2015年,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师方桂萍配型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为浙江省一名2岁白血病患儿重新点燃了生命之光。她也成为芜湖市第5例、安徽省第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本身就是一位母亲,我也能感受到另一位母亲的焦急、期盼,我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在能够得到救治的情况下而不伸出援手。”回忆起当时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她与一名白血病患儿的血样高分辨配型相吻合时,方桂萍依然有些激动,“我本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很清楚,不伤害自身健康还能挽救一条生命,何乐而不为?”
十年时光,匆匆流过。方桂萍不知道对方什么样,只有一封由红十字会转交给她的受捐者母亲写给她的信。信中诚挚而热烈的感激,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只是时而也会想起,当年幼童,如今应该已是风华少年,他或许快乐地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或许奖状挂满了墙,或许也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个子很高了吧……
所以当12岁的受捐者吉吉(化名)站在她面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时,方桂萍激动和惊喜的泪水挂满了脸庞,“真好,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这十年,吉吉很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吉吉妈妈给方桂萍带来了一份“礼物”——吉吉多年来获奖、参赛、评优的各种照片,“这是获得三好学生的、这是编程比赛获奖的……”
“孩子很优秀,比我想象中成长得更好,我也很欣慰。”方桂萍说,“这十年,我很好很健康,我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来,用你的爱心和行动点燃生命的希望。”
血液的流淌,缔结一段陌生而又浓烈的母子情谊。而这样的故事不断在发生。
记者从芜湖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近年来,芜湖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涌现了安徽省首例捐献者赵金霞、安徽省首例援外捐献者汪飞燕等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市有3589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46例。来自江城芜湖的生命的种子撒向全国、惠及世界。
▍记者:陈旻 程中玉 ▍编辑:陈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