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太爷爷,我将心底翻涌的思念与敬意,凝于一笔一划之间,化作这封家书。愿清风可作慈祥的信使,承载着我绵绵的思念,吹向您灵魂栖息的天堂……”4月3日上午,芜湖女孩傅宇禾和妈妈、舅舅一起来到芜湖烈士陵园,在太爷爷陶正荣烈士墓前深情诵读着自己写给他的一封家书。又是一年清明节。这些天来,许多像傅宇禾一样的烈士亲属以及芜湖市民,自发来到烈士陵园,为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献花、扫墓,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陶正荣烈士是无为人,1946年参加革命,生前任某部情报员,1948年在汤沟区传送情报途中被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爷爷牺牲时,我的爸爸只有8岁。后来,奶奶也去世了,爸爸成了一个孤儿。15、16岁时,爸爸毅然参军,继承爷爷的遗志,并以爷爷为榜样,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军人。”傅宇禾的母亲、陶正荣烈士孙女陶广梅告诉大江资讯记者,爷爷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并且也都参军了,但后面在战斗中牺牲,至今没有找到遗骸。所以,“每次来给爷爷扫墓,其实我们同时在祭奠三位亲人。”“太爷爷牺牲时,正是我现在的年纪。”傅宇禾轻轻擦拭着墓碑,表示,“每当我在前行的道路上遭遇困境,心生怯意之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太爷爷坚毅的面容……”对她而言,这位素未谋面却血脉相连的亲人,已成为心中永不熄灭的光。4月2日,来自淮南的马玉玉再次来芜湖烈士陵园祭拜长埋在这里的烈士。从小敬仰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她,2023年来芜湖工作后便专程去到赭山公园瞻仰戴安澜将军墓。公园工作人员告诉她,芜湖烈士陵园纪念馆里,镌刻着更多英雄的名字。于是,去年她第一次来到芜湖烈士陵园。在纪念馆里,她发现并记住了一位淮南寿县的老乡——曹渊,这位黄埔一期生在1926年北伐时英勇牺牲,年仅24岁。纪念馆里再往前,她又记住了一位为救人而牺牲的芜湖警察张磊,张磊牺牲时也是24岁,和曹渊相近。

“他们永远年轻,我们永远铭记。”走出纪念馆,马玉玉来到对面的烈士公墓,在张磊烈士墓前久久驻足……今年,她第二次来到芜湖烈士陵园,来缅怀戴安澜将军、曹渊、张磊,以及所有为国为民的英雄。陵园里,有默立的白发老者,有牵着蹒跚学步的孩子献花的父母,还有许多鞠躬的年轻人。“中国人其实是不善于表达的。”马玉玉说,“但是我看到,源源不断的孩子、大人过来祭拜我们的烈士,我就觉得,烈士的精神一定会永垂不朽的。”

有的人永远留在了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今天。这些英雄们的故事,将通过一封封家书、一次次祭扫、一代代讲述,化作永恒的精神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