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芜湖特别关爱!
孤独症儿童因为不善与人沟通,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据了解,孤独症已成为我国儿童精神类残疾的最大病种之一,孤独症人士的康复、教育、就业,已成为孤独症家庭面临的难题。
日前,芜湖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印发《芜湖市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在安徽省率先推进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实施意见》从筛查诊治工作体系、康复治疗服务体系、融合教育保障体系、大龄就业支持体系及托养照护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16项举措,聚焦孤独症人士不同生命阶段的需求特点,给予更加适宜、更有针对性,各阶段有衔接且高效的支持与帮助。
筛查诊治工作体系逐步做到0~6 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全覆盖
组织从事筛查、诊断、康复的医疗工作者开展孤独症知识培训,强化干预指导及随访服务,推动设立康养园。根据儿童孤独症筛查技术标准,将孤独症儿童的筛查纳入儿童免费健康检查的各阶段、各环节,建立筛诊三级体系,逐步做到我市 0~6 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全覆盖。
提高临床医生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方面的专业技能。引进先进的辅助检查评估工具和方法。
康复治疗服务体系做到孤独症儿童康复应救尽救
做到 0-15 周岁的户籍或持芜湖市有效居住证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应救尽救。制定并施行《芜湖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加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依托芜湖市鸠江区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繁昌区春谷3D打印产业园建设,积极开发适用于孤独症的新型智能辅助器具产品,为孤独症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融合教育保障体系建立“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措施
探索学前融合教育模式,建立融合教育教师支持体系,依托市内已有资源,建立融合教育实验园。建立“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措施,确保义务教育不漏一人。市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县区级、校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建立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完整流程,完善半日融合、脱离陪读融合、独立入校(入园)融合、社区融合等多种方式的融合教育。探索在街道或者社区设立关爱空间,开设公益课程,助力孤独症人士及家庭更好融入社会。
大龄就业支持体系开展就业培训,推进岗位开发
鼓励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特殊教育学校等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大龄孤独症人士提供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就业评估、就业辅导服务。
指导爱心企业积极开发工作岗位,对安排持有残疾人证的孤独症人士的用工企业实行税费优惠。依托芜湖市宜邻中心或社区养老中心开设爱心超市等功能区,设置孤独症就业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对孤独症人士创业培训、就业指导、项目推介的辅导力度。
托养照护管理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人士提供托养服务
推动建设公办、民办等心智障碍类托养中心,建立政府托底、民办补充和家庭支持的托养服务供给机制。持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项目,通过寄宿、日间照料或居家等多种形式,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人士提供托养服务。
完善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三位一体的托养体系,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鼓励爱心企业或社会组织成立孤独症援助服务中心,为孤独症人士及家庭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支持服务,除实现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外,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心理疏导。
《芜湖市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记者:骆新星 翟婉倩 俞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