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大学生,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字体大小:


他们,用手中画笔描绘,让烈士家属圆梦;他们,用专业所学助力,让烈士与家属“穿越”时空相遇……


今天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大江资讯记者走进这群“00”后志愿者团队,他们的志愿服务,打动了雷锋同志生前所在部队连长虞仁昌,让这位九十岁高龄老人亲笔提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寄语。



“为烈士画像”,绘一场时空相聚


2019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起“为烈士画像”志愿活动项目,通过志愿者手中画笔还原烈士形象,帮助家属与烈士“隔空相见”。截至目前,这群年轻的志愿者们已完成200余幅烈士画像,其中包含40名芜湖籍烈士。



这支志愿者队伍的先进事例也被媒体多次报道,荣获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我们为烈士描、勾勒、铸魂,尽最大程度复原英雄的光辉形象。”安师大美院辅导员王伟是该项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从带领学生参与,到学生主动开展服务,4年多来,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加入“为烈士画像”志愿活动,接力传承,致敬先烈。


“1+1+1”,让更多人知道英雄故事


志愿团队创新“1+1+1”模式,即一名志愿者绘制一幅画像+录制一节微党课+开展一段革命故事微课宣讲,结合网络新媒体传播党史故事,让先烈们的光辉事迹广为传颂。


画像移交现场照片

在王伟老师手机相册里,有一个单独的文件夹,里面都是他拍摄的烈士画像赠给家属的现场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两位白发苍苍、眼含泪花的老人,手捧一幅面容清秀俊朗的烈士画像,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王伟老师告诉了我们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画像中的年轻战士名叫夏振起,河北沧州人,1915年出生,1943年参加革命,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照片中两位并排端坐的老人,正是夏振起烈士的女儿、78岁的夏海燕和她的丈夫。父亲离家时夏海燕年仅4岁,之后父亲在朝鲜战场牺牲,海燕的思念只能寄托于家中唯一留下的一张相片。

时光让相片泛黄褪色,多年摩挲也让父亲的面容不再清晰。当夏海燕拿到志愿者作的画像时几度泪目,鲜活的画像,给了她一份情感寄托。

“专业+思政”,志愿服务接力传承


据了解,“为烈士画像”从最初的自发、不定期,发展成如今持续、规模性活动,已累计招募志愿者400余人,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项公益活动,为何能不断壮大,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王伟表示,这项公益活动也是一次红色教育的过程。在“00”后青年志愿者笔下,英雄的形象有了更具象的展现,不仅长存烈士亲属的心中,还被更多人看见、知晓。


金菁是2022级美术专业学生,先后完成卫同根、付得樟、施贯如、丘根太等多位烈士画像。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她完成了烈士陈福来的画像工作,并前往其家乡参与捐赠仪式。

“入学第一年,看到学长学姐还原了一位又一位烈士容貌,那时起,就开始关注这项活动,并萌生参与的念头。” 金菁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需要沉下心来实践的爱国主义教育,“为烈士画像”不仅止于一幅画,更在于期间的创作过程,让人走进并了解那段血色历史,让英雄不被遗忘。



“坚持用专业所长投身公益事业,激励更多青年人不断加入,让因传,赓续红色血脉。这就是这项志愿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伟在采访最后这样说。


记者:严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