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三刀,重出江湖!

字体大小:

“做中国菜,用澛港菜刀!”不久前,曾享有盛誉的“芜湖三刀”在消失多年后重现市场。这句宣传语,也勾起很多人对 “芜湖三刀”的难忘记忆。

“芜湖三刀(剪刀、菜刀、剃刀)”曾经远近闻名,以质地精良,经久耐用著称。相传最早出现的是剪刀,南宋年间在芜湖澛港生产兴起。其中最有名的“赵云生剪刀”素以“软剪丝棉不打滑,硬剪铜片不崩刃”而驰名,曾出口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名扬海外。芜湖菜刀亦产于澛港,故又称“澛港菜刀”,始于宋末元初,已有数百年历史。剃刀于清朝开始生产,“芜湖三刀”名声均在清代达到鼎盛。

为何“三刀”会在芜湖得到发扬光大?这与芜湖及周边拥有丰富的冶炼原料(铁矿石)有关。当时,冶铁所需的主要燃料木炭可以通过青弋江、水阳江,就近从皖南山区源源不断地运来,使芜湖古代的冶炼业声名遐迩,并有了“铁到芜湖自成钢”的说法。而澛港处于漳河汇注长江的入口,是江南各地竹排木筏及运送钢铁、粮食、食盐等货物船只的汇集之处,经济十分繁荣,成为“芜湖三刀”的发源兴起地也顺理成章了。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澛港已有菜刀工匠百余人,大大小小作坊遍布街两侧,为“芜湖菜刀”的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

上世纪中后期,一个个家庭作坊逐渐被国有工厂取代,资源得以整合,“芜湖三刀”品牌再续辉煌。澛港菜刀厂、赵云生剪刀厂便在此背景下诞生,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记忆。1977年的一份关于“澛港菜刀厂”厂名的批复提到:“经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在澛港农具机电厂内增设‘澛港菜刀厂’。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性质不变。”批复文件中还写道:“‘澛港菜刀厂’是我县传统的名牌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省内外广大群众的喜爱。成立菜刀厂后,希望你们要抓好菜刀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传统产品的荣誉。”

“上世纪80年代,我当学徒用的第一把菜刀就是澛港菜刀,记忆深刻,那时,芜湖家庭、饭店用的基本都是澛港菜刀,好用又实惠。” 时隔多年再次看到澛港菜刀,芜湖市餐饮协会会长张东昌十分惊喜。

曾在澛港菜刀厂工作多年的夏承军听说“澛港菜刀”重新出现,非常激动。1986年从部队转业回乡后,他就被分配到芜湖市澛港菜刀厂,成为一名销售员。“那时我们澛港菜刀除了本市本省,还销往湖北、江苏、江西、河南、山东各地,很抢手。”夏承军回忆说,厂里有三个菜刀生产车间,最多时有100多个工人,每年生产几十万把菜刀,几十个品种规格,每把刀分特大号,大号、中号、小号,造型和结构各不相同,品质很高。刀背打有钢印——半圆形“澛港”字样。

▲黄子轩以传统工艺生产“芜湖三刀”。

1992年的《“澛港菜刀厂”关于要求减免九二年度产品增值税的报告》写道:“‘澛港菜刀’生产厂家从一九五二年批量生产以来,一直享有盛名,同时也是本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的菜刀生产企业……年产菜刀能力50万把……”由此可见,澛港菜刀当年的辉煌。

这也印证了老芜湖人的记忆:当年从江边码头到十里长街,散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家刀剪店,很多南来北往的客人顺便购买“芜湖三刀”回去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然而,随着市场发展、企业改制等多种因素,以澛港菜刀为代表的“芜湖三刀”进入新世纪后渐渐消失。这让和刀具打交道30多年的芜湖人黄子轩感到可惜。几年前,他与人合伙成立了一家打造刀具的新材料公司,产品远销日本等地。他去杭州出差时参观工艺美术博物馆,无意间看到馆内记载“张小泉的父亲曾在芜湖澛港学习剪刀制作技艺”,这让他很感叹:“‘芜湖三刀’不弱于人,不能让这传承数百年的技艺湮没”。

于是,黄子轩开始了重振“芜湖三刀”的计划,多次到各级档案馆翻阅当年芜湖市菜刀厂、剪刀厂方面的资料,找寻芜湖人关于“三刀”的记忆,做好文化传承。同时,他重新注册了“澛港”牌商标,通用于菜刀、剪刀和剃刀。此外,他还将市级非遗项目(芜湖菜刀制作记忆)代表性传承人姚有宏等名师大匠聘请到旗下,将部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相融合,助力“芜湖三刀”焕发生机。

▲新近面世的“澛港菜刀”。

经一系列筹备,“芜湖三刀”2023年11月开始试生产,并通过线上推广,效果不错。2023年12月30日,首家“芜湖三刀”线下店开设,立即吸引了很多芜湖人的关注。“看到老牌子心里很亲切,以前几乎家家都有‘芜湖三刀’,这是芜湖工匠精益求精、百炼成钢的精神体现。”市民王先生在柜台前久久停留。 

记者:李贾 实习生 叶双双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