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唯一,全国仅认定22处!芜湖再添“国字号”!
近日,水利部认定并发布了22处水文站为第一批国家百年水文站,芜湖水位站榜上有名,且为安徽唯一入选。这座百年站点坐落在何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大江资讯记者带您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芜湖水位站坐落于弋矶山下的长江岸边,是一座古朴的六角亭式建筑,掩映在江边绿树丛荫中,面向广阔的长江,看船来船往、潮起潮落。六角亭上有“芜湖水位站”几个蓝色字体,亭下的六根石柱插入江水中,石柱上有不同颜色的刻度线,其中一根柱子上挂着两块铜牌,分别写着“保证水位 13.40m”“历史最高 12.87m”。亭子内部有一个自记水位计。
据了解,芜湖水位站是长江内河最早进行雨量观测的站点之一,在全国仅晚于北京(1841年)、香港(1853年)和上海徐家汇天文台(1873年)。
1880年6月 法国一传教士在芜湖天主教堂设立雨量观测站,此即芜湖水位站前身。 1900年左右 为了满足航运需要,芜湖海关在海关大楼江边设立水尺观测长江水位,从那时起,每天都会有水文人来这里观测水位,读取数据。 1930年 长江水位信息源源不断地通过电报发往中央气象研究所,这也是皖境长江干流最早的正规报汛。 1950年9月 水位站迁至弋矶山医院后门江边 1953年 新建芜湖水位站 2000年 在原址附近重建芜湖水位站
这座屹立百年的小站每天忠实监测着长江水位、雨量变化并发出水情预测预警。在应对历年特别是1954年、1998年、2020年大洪水过程中,芜湖水位站发出的水位信息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防线”。
此次国家水利部认定的百年水文站,是指建立运行时间超过100年的,能够长期开展观测的各类水文站。百年水文站发展至今,已累积形成了长系列水文观测资料,对掌握水文历史演变规律,预测未来水文情势变化,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发挥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芜湖水位站各项条件均符合,因此顺利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