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芜湖绿色发展“第一关”,严守!

字体大小: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绿色长远发展,为芜湖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环境绿色屏障。


依法排污的11位数字

串起营商环境的“蓝天碧水”


“您好,请问是某某企业吗?这里是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科。平台显示,您公司的排污许可证将于下月底到期,前期已多次通知,再次提醒你们抓紧办理延续业务,否则将面临无证排污违法风险,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每周,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科窗口工作人员都要逐一拨通这些企业的电话,提前告知企业排污许可证即将到期的情况,提醒企业抓紧办理。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排污单位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于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


为此,市生态环境局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相关审批科室通过不断提醒和督促,将依法履行排污许可的政策和要求向企业告知到位,提醒企业提前准备,有效规避无证排污的风险。

在排污许可申请过程中,不少企业会遇到一些难题亟需解答。市生态环境部门聚焦企业诉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帮扶指导,组织技术人员对排污单位“把脉问诊”,“零距离”帮助排污单位梳理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口设置、监测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对于企业来说,最关心的无疑是排污许可证的办结效率。为加快审批速率,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日调度”机制,实施“提前介入”“科室会审”等制度,做到问题症结主动找、进度滞缓主动提、政策疑问主动答、企业难题主动解、沟通屏障主动破。同时,主动探索进一步压缩办结时限的工作机制,推行1日办结未发生变动的排污许可延续审批。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共办理排污许可审批544件,其中,延续126件。


环评审批提质增效

擦亮优化营商环境的“绿色招牌”


搭建“环保超市”平台,实施“容缺受理”制度,推进“评审环节”线上服务,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审批的一系列提质增效的创新举措,正擦亮优化营商环境的“绿色招牌”。



“我这边是一家招商引资来的企业,目前正处于项目建设前的准备阶段,现在要做环评,但我们不认识环评公司,想问一问你们这边有没有优质的公司?”类似这样的咨询电话,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科窗口工作人员多次接到。


项目建设需要依法履行环评手续,但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适、优质的环评编制单位,这是很多企业建设中会遇到的“头疼”问题。为此,市生态环境局主动充当“牵线红娘”,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引入第三方环保咨询服务机构入驻,打造“环保超市”平台。“环保超市”平台的建立,解决了企业环境治理供需对接的难题,促进了芜湖市环保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入驻的第三方机构已经有21家,全部实现规范、公开、透明,真正为企业办好“关心事”。


在办理环评业务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是首次办理,经常会有遗漏申请材料的情况发生。每次遇到这种情景,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在遵循环评受理规程的基础上,迅速启动“容缺办理”通道,指导企业负责人填写“容缺受理承诺书”后为其办理受理业务,及时为企业解决申请材料缺少难题。“容缺受理”制度的推行,有效减少了服务对象往返办事时间,极大压缩了项目前期办理手续的时限,为企业松绑减负,推动项目审批全面提速。2022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办理容缺受理环评项目19件。



此前受疫情影响,线下专家评审会有时会延期,从而影响到企业环评审批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应时而变,创新项目环评审批形式,保证项目手续快速办理。借助平台“云服务”,开展线上“云评审”,通过环评资料“云受理”、现场情况“云踏勘”、视频会议“云审查”等方式,保障重点项目环评审查工作顺利开展。线上评审,线下落实,仅去年4月全市就开展了4场线上评审会议,不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更节约了评审成本,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图片


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第一关”,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窗口将当好生态环境管理的“前哨员”,努力擦亮优化营商环境的“绿色招牌”。


记者:季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