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2022年的芜湖:事非经过不知难!

字体大小: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左传》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一年之前,2022年新春之初,全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体调研活动举行,市委、市政府集中调研11个载体单位、22个项目现场,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


2022年2月9日,芜湖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体调研活动来到鸠江区。


在2021年取得耀眼成绩的基础上,那次集体调研总结会上,发出振聋发聩之声——全市上下要以归零之心对待成绩,以居火屋、行漏船之心对待挑战,以夜不能寐之心对待短板,以起而行之、生龙活虎的果敢姿态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攻势。


▲2022年2月10日下午召开的全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体调研总结会。


随后,这一年进入以精准科学疫情防控以及“高质量”“加速度”推动经济发展为两条主线的工作轨道中。


疫情防控方面,先后经历了3月份的“繁昌保卫战”和4月份的“镜湖突发疫情”考验。两次战役中,市委多次强调,要在心中常备一本“错题集”,以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镜鉴,举一反三、堵塞漏洞,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疫情防控,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时因势。既要确保人民健康安全,又要尽量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芜湖用一系列“快、准、狠、灵”的措施,维护了安全和秩序,兜住了底线和风险,为做好其他工作腾出了时间和精力,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谋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志在垂直崛起的芜湖而言,“锻长补短”尤显重要。


“十四五”以来,回首芜湖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段非凡历程,明就明在“知不足”,强就强在“不知足”。因为“知不足”而后学,因为“不知足”而进取。


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芜湖发展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无避讳,更不遮掩。主要是:


城市规模不大、层级不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能力不强;

产业聚焦不够,单位土地、能耗产出效益较低,供需压力较大,全要素生产率不高;

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蓝领工人仍然紧缺,对“人”的渴求前所未有;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业态不丰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不强,铁路客货运输能力与城市定位不相称;

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与群众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干部担当精神不足,抓工作缺少一插到底真落实的韧性,等等。


出现问题怕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不敢改正问题,不敢解决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这一年,芜湖全体动员、全员上阵、全力以赴,形成全方位、全时段、全社会争先进位的态势。每季度都坚持召开重点工作点评会议,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查找问题不遮不掩;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对问题不护短、不回避、不避重就轻,对整改要求不畏难、不糊弄、不耍小聪明。

▲2022年10月6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三季度重点工作点评会议。


这一年,芜湖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检视反思。个别载体单位工作和发展出现了问题,市委、市政府上门“把脉问诊”、共商对策,既是用心鼓励,也是有力鞭策,确保始终保持昂扬斗志,集中精力“办好芜湖自己的事情”。

▲2022年9月5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队调研弋江区高质量发展情况。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存在各种风险挑战,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一个国家如此,于一座城市而言,何尝不是这样。

2022年挑战无处无时不在:疫情,高温,经济下行,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其他各类偶发性情况。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芜湖号”始终保持定力、保持清醒,始终紧紧依靠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责任、坚韧和智慧战胜了一个个困难。

只有经历挫折,才会成长;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拔尖;只有闯过难关,才将抵达胜利彼岸。

“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正是芜湖从跌宕坎坷、披荆斩棘中,得出的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明亮愿景和不懈追求。


伴随着新一年一声嘹亮的汽笛声,“芜湖号”劈波斩浪而去。

全市上下将继续高瞻远瞩、胸怀全局,用战略性眼光观大势,以前瞻性思维谋全局。

全市上下将继续蹄疾步稳、落细落小,以极端负责、精益求精态度做好每件事,抓住每个细节。

全市上下将继续提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能力,从容不迫过险滩、闯难关;面对各类挑战考验时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作者:大江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