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用传统艺术形式讲述现代故事
字体大小:
据报道,近日安徽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公布,我市创作的黄梅戏《杏林春暖》入选。该戏以全国道德模范、“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张舜华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创作而成,讲述了一位中医传人守护家风、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它之所以脱颖而出,不仅在于题材的厚重,更在于其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当代精神的创新与探索。
《杏林春暖》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传统形式”与“现代主题”的巧妙融合。黄梅戏擅长表现家庭伦理与人间温情,而张舜华一生坚守中医仁心、孝养长辈、服务乡邻,正是黄梅戏最擅长表现领域。更可贵的是,该剧在音乐编排上并未拘泥于传统黄梅调,而是适度融入现代配器,既保留了黄梅戏韵味,又增强了舞台感染力。这种守正创新,为传统戏曲的当代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当下,弘扬主流价值诚然离不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但不能因此轻视传统艺术的传播潜力,毕竟一场现场演出带来的沉浸感,是碎片化观看无法替代的。《杏林春暖》的成功提醒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快传播”,也需要“深抵达”,而戏曲等传统艺术正是实现这种“深抵达”的重要路径。
吴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