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江时评

AI时代 教学竞赛该升级了

字体大小:

近日,安徽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我市举办。来自52所高校的211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比技能、展风采,用一堂堂精心打磨的课程,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这是一场教学基本功的检阅,也是一次师德师风的集中展示。当我们为这些青年教师的精彩表现鼓掌时,也不禁要问一句:在这个AI已能写教案、改作业、分析学情的时代,我们的教学竞赛,是否也该迈出新的一步?

教学竞赛的意义,在于“以赛促教”。它通过公开比拼,激发教师对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互动等基本功的重视,尤其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从现实看,这类赛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推动高校重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当前教学竞赛内容仍局限于板书设计、讲授逻辑、教态仪容等传统维度,一堂课讲得好不好,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板书是否工整,依然是核心评判标准。这些方面当然重要,但不够全面,更像是数十年前对“好教师”的认定标准。在AI可以承担知识传递、重复训练甚至部分答疑的当下,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在于“讲得多精彩多生动”,而是转向“如何设计学习”“如何激发思考”“如何因材施教”等方面。

教学竞赛,不能只是“比武场”,更应是“风向标”。它传递着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塑造什么样的课堂未来。未来的教学竞赛不妨增设“智慧教学设计”维度,鼓励教师提交融合AI工具的教学方案,考察运用AI工具优化教学流程的能力。此外,建议设置“人机协同授课”环节,考察教师的技术调用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当青年教师在赛场上熟练调用AI智能工具、巧妙引导人机互动时,这不仅是技能的进化,更是教育范式的变革。

当然,技术再先进,教育的底色和核心依然是“人”。我们追求智慧教学,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把教师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留给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升级后的教学竞赛,应当是“教育创新赛”,而非“教学艺术展”,应当避免出现“表演化教学”倾向,在关注教师个人表现力的同时,更要着重考察其在真实教学环境中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数字资源持续改进教学的能力。

竞赛多一分智能,教育就多一分可能。当青年教师在赛场上与AI共舞,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教学手段的进步,更是教育未来的模样。

吴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