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江时评

谨防“告示牌”变成“挡箭牌”

字体大小:

平时生活中特别是年终各类检查评比相对集中的时段,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告示牌,比如“绿化补种中”“路面修补中”“池塘清淤中”等等。用广而告之方式宣告一项工作正在进行本属稀松平常,但有时这样的牌子一插就是数月甚至一两年,相关工作却毫无进展,本以为旦暮之期,却成了遥遥无期,“进行时”变成了“将来时”,难免让人产生应付检查、虚与委蛇的揣测。

一般而言,插起告示牌,宣告正在开展某项工作,无疑是在传递一种积极信号,潜台词是自身已经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正在快马加鞭整改。上级督导检查的目的,无非是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发现问题,指导补齐弱项短板,既然基层都已经有所认识、有所行动,按照常理自然也不会再揪住不放。然而,这种思维习惯和行事逻辑恰恰给有些喜欢耍小聪明者钻空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插起告示牌,玩起自曝家丑式的“苦肉计”,以整改的姿态代替整改的落实,只承诺、不兑现,只表态、不落实,表面积极主动,背后消极应付,貌似在主动揭短亮丑,体现了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态度、积极的担当,实则成了虚与委蛇的手段、欺上瞒下的伎俩、应付检查的套路,比起那种报喜藏忧、报功隐过的行为往往更具欺骗性。

应该看到,这种行为打着刀刃向内的幌子,通过放低姿态、主动承认错误,堵住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嘴,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貌似态度诚恳、认识到位,实则敷衍塞责、自欺欺人。或许主观上以避免批评为根本动机,但在客观上蒙骗了上级,误导了群众。往小了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径;往大了说,就是弄虚作假的问题。

我们常说,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魄力、剖析问题是实力、解决问题是功力。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固然重要,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要把发现问题作为切入点、揭露问题作为支撑点、剖析问题作为关键点、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使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闭环。在某种意义上,发现了问题而不去解决,比发现不了问题、不愿直面问题的性质更严重,也更需要警惕。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却不愿不肯下气力去解决,甚至打着整改的旗号,只承诺、不兑现,开“空头支票”,其危害不容小觑。对于上级而言,使其无法真实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影响对工作成效的判断和后续工作的部署,影响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对于群众而言,说一套做一套,口惠而实不至,以虚情假意应对工作、回应人民关切,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只会使群众失望,长此以往,将会脱离群众,背离初心,与群众渐行渐远,失去群众信任。

“告示牌”变身“挡箭牌”的小把戏能够得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督导检查的不实不细。要实现各项工作实打实、硬碰硬,督导检查也必须实打实、硬碰硬。督导检查决不能停留在“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也不能“汇报什么听什么,展示什么看什么”,更不能“讲啥是啥,听啥信啥”,必须身入心入,亲知真知,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瞒天过海钻了空子。

“四不两直”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督导检查方式。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开展突击检查、临时检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回头看”复查,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摸清真实情况、掌握真实想法、发现真实问题。

弄虚作假或许可以欺骗一时,但无法欺骗一世,跟进检查往往是戳破伪装面具的利器。只有在长时间持续跟进检查中,才能真正了解到工作是否落实、是否契合实际,一些骗人的伎俩也将在持续跟进检查中无所遁形。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更应该长期关注,持续跟进,跟踪了解是否按时序推进、按要求进行,及时纠正不良倾向,避免问题积累,确保问题真正得到妥善解决。

“告示牌”变成“挡箭牌”,既有基层弄虚作假的“原罪”,也有督导检查不实不细的“助攻”,双方都不同程度存在责任。彻底纠治这一现象,需要加强改进督导检查方式方法,用好督导检查这个“指挥棒”,引导基层把工作干在平时、抓在平时、争在平时,始终如一地把各项工作特别是繁杂琐碎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做细致做扎实,破除“迎检思维”,形成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良好氛围,做到来不来检查一个样,什么时候来检查、哪级来检查一个样,使弄虚作假再无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大江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