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江时评

“反转”情节 暴露练功券监管隐患

字体大小:

如何处置“从天而降”的10万元“现金”,这道思想品德题摆在芜湖保洁工人桂师傅面前时,他没有迟疑地交出了教科书般的满分答卷。昨日《大江晚报》刊发的这则正能量新闻让我们心生温暖,但其中出现的“反转”情节不应被忽略。

练功券,全称银行练功专用券,又叫出纳点钞专用纸、点钞券等,供银行工作人员练习点钞票用。券面印有“练功券票样”“练功专用”“禁止流通”“练功券”等字样,不可在社会上流通。把练功券当做真币拾金不昧,这样的尴尬不独芜湖的桂师傅。在网上搜索相关新闻,近年来各地时有发生。更有极少数心怀不轨的人,利用练功券与真币外观相仿的特点,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就拿这次桂师傅捡到的这捆10万元练功券来说,捆扎完好并附有金额、日期和所属银行等信息,如果这“钱”被人捡拾去行不轨之事造成不良后果,戳着印章的相关银行一定难辞其咎。为避免类似事件一再发生,银行需从制度上加强对练功券的监管,明确相关条文规定并切实执行,堵住练功券随意外流的漏洞。

此外,练功券因其券面精美具备一定投资价值,为不少钱币收藏爱好者所青睐。同时,练功券图案与真币类似,也常被作为道具用于影视剧拍摄。外流练功券易造成不良后果,收藏者和使用者在保存或废弃时需更加谨慎。

主持人:邬杨

微信公众号:dajiang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