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三产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字体大小:

范宇在田边查看再生稻质量

湾沚农产品产业园

桃园村村貌

秋分时节,走进湾沚镇桃园村,千亩果蔬基地里绿叶葱茏,金灿灿的农田里稻穗低垂;农业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调试设备;游客们漫步于蜿蜒的旅游环线上,在传统状元文化的浸润中流连忘返……桃园村,这座昔日的普通村庄,正焕发着产业兴旺、活力涌动的生机。

土地“攥指成拳”

产出“点土成金”

作为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桃园村曾长期面临发展瓶颈——农业“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弱;加工业基础薄弱,农产品多以原料形式低价外销;乡村旅游停留在零散的“农家乐”模式,缺乏深度与持续性。

转机始于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桃园村“两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因地制宜、联农带农,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将三产融合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2024年,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642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纸上认知’到‘脚下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既要靠党组织把准方向,更要激活群众的主体力量。”来自芜湖市委组织部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范宇,每天都会到村里的高标准农田走一走。他见证了再生稻从秧苗青涩到稻穗金黄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桃园村农业转型的坚实步伐。

针对传统农业“低、小、散”的痛点,村“两委”以“土地整合+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品质化转型。依托农业专家团队,村内科学制定特色种植规划,引导农户调减低效作物,大力发展优质果蔬和特色粮油。如今,1000亩优质果蔬基地和800亩特色粮油基地已全面建成,绿色防控、物联网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墒情、虫情实时感知,农产品品质与单产提升15%以上。

“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与10余家商超、餐饮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合作,彻底解决了‘卖难’问题。”范宇介绍。同时,村集体投资300万元建成3000吨智能温控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农产品产后损耗降低30%,真正实现了“好产品卖好价”。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使桃园村涌现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集约化生产注入活力。目前,全村已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区级示范合作社及家庭农场5家,吸纳社员5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超千户,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车间开到家门口

农产品“身价”倍增

“过去我们只卖原料,效益大头都被下游企业拿走了。现在我们要把加工留在村里,让增值收益惠及村民。”桃园村党委书记高飞道出了全村上下发展加工业的共同心声。

2024年6月,由罗旋与4位伙伴共同创办的芜湖伍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桃园村,投资5000万元建设“湾沚农产品产业园”。园区一期占地30亩,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湾沚山芋”为核心原料,开发纯红薯粉丝、酸辣粉、蜜薯干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目前设备正在调

试,预计10月正式投产,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能带动周边300至500人临时就业。”罗旋信心满满。

园区引进国内先进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超5000吨,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附加值提升40%以上。与此同时,桃园村主动对接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通过设立园区科研工作站与实习基地“筑巢引凤”,研发出红薯酒、红薯果汁等新产品,年均接纳高校实习生20余人,有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工环节的引入,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高飞表示,村里将持续聚焦“小而精、特而优”的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集群。

产业园的建成运营,也成为激活 “湾沚山芋”产业的关键引擎。依托这一平台,联农带农机制落地见效,村民再也不愁销路,种植热情被充分点燃,村里“湾沚山芋”种植面积从2024年的180亩跃升至2025年的260亩,这颗“土疙瘩”正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薯”。

流量变“留量”

乡村游玩出“新花样”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桃园村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将培训与文旅产业作为三产融合的新引擎,深挖“欢乐桃园”农业综合体与湾沚农业产业园的研学价值,创建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开设农事耕种、果蔬采摘、声乐采风、生活技能等12门实践课程。

2024年,全村共承接省内外培训会议34场,接待考察调研4500余人次,培训学员3500余人次,研学及培训收入达320万元,几乎占据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

借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契机,桃园村全面整治人居环境,升级道路设施,打造6.8公里环形旅游线路,串联起宋兴桥、相思园、老梁山庄、林谷度假山庄等核心景点。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特色民宿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显著提升。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带动农户通过民宿、餐饮等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利用闲置土地打造的千亩向日葵种植基地,不仅形成壮丽的“状元金葵花海”景观,更被赋予深厚文化内涵。村里将本地传承的状元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建设文化长廊、励志打卡点、科举体验区,让游客在赏花之余,沉浸式感受耕读传家的精神魅力。

“今年国庆期间,升级打造的‘桃园状元文化节’将启幕。相比去年,新增了11个互动打卡点,并扩大了农产品展销规模,预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可达0.8万人次,展销收入有望突破12万元。”高飞介绍,文化赋能让乡村旅游从“浅层观光”迈向“深度体验”,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驻村一年,我亲眼见证文旅融合如何激活这一方水土。”范宇感慨道,“未来我将更沉心扎根,把所学所长融入村级发展实践,助力桃园村的振兴之路行稳致远。”

如今的桃园村,已从单一的田间耕耘,走向三产融合的全面丰收,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的“桃园注脚”。

​芜湖日报记者 李扬 文/摄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