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完整社区 幸福触手可及
休闲广场
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站
项目名片
名称:镜湖区大砻坊街道北门口社区
类型:完整社区建设
更新:2023年入选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清晨,阳光洒在北坛正街,商户们利落地拉开卷帘门,面对整洁的街道脸上洋溢着笑意;午后,养老服务中心一派热闹景象,老人们或翩翩起舞,或悠闲地对弈打牌;傍晚,下班回来的居民陆续将车停进焕然一新的地下车库时,九莲塘公园二期又传来孩子们欢笑声……在芜湖市镜湖区大砻坊街道北门口社区,这般充满烟火气的美好日常,正是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成果最生动的体现。
这个地处市中心的老旧社区,并未经历大拆大建,而是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绣花功夫”,焕活低效空间、激活服务效能、系统推进更新,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空间“精修” 勾勒宜居图景
完整社区,首先意味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北门口社区的“完整”建设,正是从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性优化公共空间入手,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宜居图景。
走进雅乐苑、黄山园、鹰都花苑等老旧小区,这里不仅从“面子”更从“里子”焕新颜:改造供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破解了居民“用水难、排水堵”的长期困扰;新建的非机动车棚,有效解决“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开阔的活动广场,增设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物业全覆盖,智能监控探头打造“社区鹰眼”……
走出小区,原来街头无序的边边角角已华丽转身为3处口袋公园,焕活7500平方米低效用地。原来北坛正街的断头路不仅被彻底打通,还优化店招、打造街头绿化,并衔接芜湖古城,带动商业业态升级。最值得一提的是,原为厂房拆迁后的闲置脏乱区域已华丽转身为九莲塘公园二期。这里既有多样儿童游乐设施、老年健身设施,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小沙滩、大草坪等,可满足一家人的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
围绕居民出行路线,整个社区更是构建了2条3.4千米长的舒适慢行环线,串联起公园、商业街巷、活动广场、社区会客厅、人民城市驿站等多个美好生活场景。
服务“升温” 构建全龄友好
完整社区的核心是服务人,必须回应最基本最迫切的民生关切。北门口社区将“一老一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全龄段友好服务体系。
对于80多岁的居民李仿翠来说,“完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安心。走进她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墙面扶手、床边马桶、多功能拐杖……这些都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带来的贴心保障。为丰富“宜养生活”,社区还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了“关爱门磁”,进行全天候监控预警;通过发放养老服务券,提供陪医看病、理发洗浴、洗衣做饭等服务;新迁入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约200平方米,不定期联动三甲医院开展医疗保健问诊、健康课堂等,满足老年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最让李仿翠和老年居民欣喜的是,今年,社区增设了一处面积约9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可在此免费看书、跳舞、观影、打乒乓球等。在社会力量的运营下,养老服务中心不仅经常开展免费理发、节日活动等,还能提供低偿的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未来还能进行日间生活照料,让“老有所养”变得真实可感。
教育服务也在升级。除新建了一所拥有270个公办学位的幼儿园,芜湖市少年宫新址已迁入北门口社区辖区内,高标准演艺中心、足球运动场等设施,为社区儿童提供了更多优质艺体活动。社区二楼打造的“小北学堂”“城市书吧”则成了孩子们的课后乐园,构建起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
治理创新 实现长效“完整”
硬件更新易,长效维护难。北门口社区的“完整”不仅在于建得好、服务得好,更在于一套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
“以前小区乱糟糟的,现在大变样,我们的心声建议也被听到了。”说这话的是雅乐苑小区业委会主任姜慧萍。她不仅是社区蝶变的见证者,更是深度参与者。社区创建的“业主请上座”“桂花树议事会”等平台,让她和邻居们有机会为共同生活的家园建言献策。
曾经的雅乐苑地下车库路面坑洼不平、返水返沙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在业委会及居民们的提议下,社区及街道高度重视,将地下车库改造工程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如今升级后的地下车库地面平整耐磨,照明设施明亮节能,高清监控摄像头24小时守护车辆安全。
这样的议事平台,今年以来已解决了17个民生难题,涉及下水管道堵塞、电梯维保优化等。在姜慧萍牵头下,雅乐苑还自发成立了“雅乐夜话”小区议事品牌,与物业积极沟通协调,实现小区部分事务自治管理。
此外,北门口社区引导居民“随手拍”反馈问题,联动街道、物业快速处置,形成“发现—响应—整改”治理闭环。“业主监督队”“红色义工站”等自治队伍,经常开展环境维护、邻里帮扶等服务……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让“完整”成果可持续。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 文记者 许诚 摄
记者手记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
从精益求精的空间重塑,到润物无声的服务织补,再到激发活力的协同共治,北门口社区的“完整社区”实践,堪称一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的生动课程。它深刻揭示:城市更新的真谛,并非在于建筑的体量与规模,而在于对居民生活需求的精准洞察与细腻回应。
当设施完善的幼儿园里充满孩童的欢笑,当贴心周到的服务让长者安享从容晚年,当夜幕下温暖的灯火静静守护每一位晚归人——这触手可及的幸福感,清晰地定义了“完整社区”的真正内涵。北门口社区的蝶变,无疑为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提供了一个可观、可感、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样本。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