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遇上丰收节 惠农服务暖人心
特色中医眼灸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芜湖乡村的每一个角落。9月23日上午,恰逢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5年芜湖市暨镜湖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弘扬时代新风 共筑美好生活”移风易俗文艺展演活动在镜湖区方村街道㘰村热烈举行。数十家单位联合送来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大礼包”。这场惠农“春风”与丰收“硕果”的美丽邂逅,为当地农民朋友送上了一场暖心服务“盛宴”。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镜湖区共同主办,市“三下乡”各成员单位捐赠资金和物资共计43万元。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科技服务精准直达
上午9时,活动在激昂的舞蹈《龙门跃》中拉开帷幕。舞台上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市艺术剧院的《水润丰秋》舞出丰收欢歌,移风易俗主题的快板、小品、音乐情景剧等节目用乡土乡音传递文明新风,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舞台下,连片的服务帐篷前更是人头攒动,成为村民争相打卡的“热点”。在送科技展台前,市科协带来的无人机和3D打印机演示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种粮大户程庆荣刚从农技书籍展台精心挑选了几本种植养殖技术的书籍,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淳朴的笑容,“我的家庭农场种了200亩水稻、小麦、油菜,还养了1万多只鸡。这‘三下乡’把技术送到家门口,太及时了,我得多学学,把家庭农场办得更好!”
文化宣传接地气 卫生服务送健康
义诊区更是排起了长队。芜湖市卫健委组织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派出16名医护骨干组成的“义诊天团”,为村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他们还贴心地准备了免费的中医养生茶,并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中医药文化展示,让村民在体验传统医学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贴心关怀。
文化服务区同样热闹非凡。市文旅局携手市图书馆带来了300册图书赠送给方村街道,现场免费发放的杂志很受农民欢迎;市博物馆赠送的《百件文物背后的芜湖故事》书籍,让村民们了解更多芜湖历史;市文化馆的非遗志愿者们现场手绘扇子、展示精巧剪纸,并将作品赠予村民,让非遗文化在指尖流传;市文联的书画大家们挥毫泼墨,一幅幅寓意吉祥的书画作品被村民们欣喜地收藏。
此外,市委政法委的反邪教宣传,市公安局的反电诈宣传,市司法局的法律咨询和民法典宣传,市妇联、团市委的权益保护宣传,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展台前,工作人员也都耐心解答,为村民送去安全知识与法律保障。
农产品展销享丰收 村民欢迎“常下乡”
丰收节自然少不了农产品的展示。来自方村街道各村的农产品把展台摆得满满当当,盆栽花卉、葡萄黄桃、水产家禽、手工年糕等优质农产品传递着丰收的喜悦。㘰村村民王凯带来了村里种植的新鲜莲藕、莲子和黄桃,“感谢政府搭台,让我们不仅能展示劳动成果,还能享受到这么多贴心的惠民服务。希望这样的活动年年都有!”
镜湖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丰收节与“三下乡”活动协同开展,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活动不仅展示丰收成果,更通过展销活动、金融助农等方式搞活丰收经济。
记者了解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惠民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了浓厚的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今年我市的“三下乡”活动,采取集中示范和相对分散相结合,“送文化”与“种文化”同时推进,推动“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千方百计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拓展“三下乡”服务半径,为农民朋友送去实实在在的福利和关爱。
大江晚报记者 顾娅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