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芜湖碧水保卫战成果连连

字体大小:

9月23日,记者从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芜湖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芜湖长江干流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37个国、省、市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1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城市黑臭水体全面进入“长制久清”阶段,主城区水体水质持续改善;十年禁渔成效显著,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趋势良好,江豚频现。

全力打造水生态示范工程

近年来,芜湖按照《芜湖市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办法》《芜湖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保护、谁受益”原则,建立健全长江干流及一二级重要支流生态补偿机制。

芜湖全市围绕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内容,精准谋划26个项目入选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库,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4.18亿元,全力打造水生态示范工程。

  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据介绍,目前市区建成区74条黑臭水体已全面进入“长制久清”阶段,县(市)7条黑臭水体已达到“初见成效”阶段。芜湖新扩建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3座(3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35公里,整治雨污混接点1864处,完成495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消除25平方公里生活污水管网空白区和62个生活污水直排口。

芜湖还建立了污水“厂网一体”运营模式。深入落实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实现对城区污水系统“厂、站、网”的统一运营、管理、调度。芜湖市污水系统“厂网一体化”运维模式被住建部列入“2023年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此外,芜湖建设生态补水活水体系,建成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中水回用活水示范项目、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二期,通过人工湿地对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

    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3个,其中,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10个,乡镇以下饮用水水源地13个。芜湖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覆盖监测。

芜湖还优化调整饮用水水源地格局。启用三山水厂繁昌芦南水厂饮用水水源地、无为市高沟水源地、泥汊水源地,撤销无为市白茆(长江)饮用水水源地、新港水厂取水口。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累计整并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85个。

    深入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

芜湖对全市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多轮排查,累计完成36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实施“一水一策”系统治理,定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采样监测,适时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回头看”,防止治理水体返黑返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97.8%。无为市、弋江区成功申报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分别获得2000万试点资金支持完成试点项目内23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系统强化水岸污染协同治理

芜湖系统强化水岸污染协同治理,完成全部省级湖泊保护名录内湖泊及22条市级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编制“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全面落实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各项任务,强化入河排污口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目前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0%以上。

“十四五”以来,芜湖累计申报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等减排项目9个,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12008.8吨、氨氮减排366.06吨,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推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2025年6月,长江(芜湖段)治理成效及经验启示被省生态环境厅推荐参与第四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