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就业服务“增值”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是财政部、人社部自2022年起联合实施的国家级就业服务提升工程,旨在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省内继合肥、滁州后,2025年,我市也成功入选示范项目实施城市。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为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市政府出台了《芜湖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9月23日,市人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该方案进行解读。
根据方案,到2026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00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保持在50万人左右,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5.5万人左右;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以上,带动全市新增技能人才4万人以上,打造10个特色劳务品牌;增建一批零工市场、“家门口”零距离就业服务驿站、市外人力资源协作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等服务载体,以更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为此,我市创新实施五大“增值行动”:一是实施青年增值行动。通过开展促进就业“七个认知”计划、稳定就业“高薪优岗”计划、引领就业“紫云英人才”计划,重点提升毕业生就业实操能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30万个,建设30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系统性打造高校毕业生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实施创业增值行动。通过实施高能级平台建设工程、高质效体系赋能工程、高品质服务提升工程,新培育10个创业孵化载体,健全创业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升级。三是实施技能增值行动。通过实施芜湖工匠锻造计划、数字人才培养计划、技能助业提升计划,重点打造安徽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8个数据人才培养实训室,培育10个特色劳务品牌,培养数字技能人才5000人次,每年开展重点群体培训3万人次,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四是实施服务增值行动。系统性搭建数字化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市外人力资源协作基地、“家门口”零距离就业服务驿站等就业服务载体,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举措,实现重点群体分类帮扶全覆盖。五是实施数据增值行动。基于我省数字人社建设总体框架和现有资源,整合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围绕决策、监管、服务、经办四个方面创新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力资源智慧平台,全面提升我市就业现代化治理水平。
示范项目实施周期为2025年至2026年年底。实施期间,我市将成立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对实施进度和绩效目标进行“双监控”,在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认真总结亮点、特色工作经验、创新机制和优秀案例,提炼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芜湖经验”,努力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确保形成示范效应。
芜湖日报记者 陈旻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