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秋分怎么吃?多酸少辣!

字体大小:

今日秋分,昼夜平分,此时天气逐渐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芜湖市第三城市医疗集团/芜湖市中医医院的中医护理门诊专家提醒,此节气市民要注意滋阴润燥,适量运动,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秋分后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应多吃一些具有润燥功效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银耳、芝麻、蜂蜜等。天气转凉,但大补为时尚早,可温补些山药,其性温味甘,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清蒸、煲汤、熬粥均可;还可吃些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

从中医的角度,“肺主秋,宜少辛增酸”。市民可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葡萄、山楂、柚子等的摄入,有助收敛肺气,防止秋燥伤肺。同时应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品的摄入,避免加重燥热。

专家还介绍了一些适合此节气的中医调养方法。按摩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按摩太溪穴,能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每天用手指按压这些穴位,一次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根据个人体质,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阴虚体质者可选用麦冬、石斛等滋阴的药材;阳虚体质者可选用肉桂、附子等温补阳气的药材。但要记住,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秋分之后,建议睡前用热水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既能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意,又能刺激足底穴位,起到强身健体、改善睡眠的作用。

大江晚报记者 程茜 实习生 钱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