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治理破难题
“支部建在商圈、调解沉到一线、服务融入日常。”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整合党员先锋、专业人才、志愿团队三方力量,创新融合治理模式,推动矛盾化解在网格内,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题、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的治理升级,织密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网。
去年9月,湾沚镇迎宾社区在丽晶财富广场设立功能型党支部,吸纳商圈党员、物业代表、热心居民等18名骨干加入党支部,将党建触角延伸至矛盾集中区域。支部党员们化身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意收集员,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行动,开展平安巡查,召开商户恳谈会,为300多位业主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联动律师志愿者化解租金纠纷,推动商户矛盾、邻里纠纷在温情调解中达成共识,破解电梯故障、停车纠纷、噪音扰民等一批难题,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
聚焦商业综合体治理痛点,党员先锋队开展“靶向攻坚”,如针对消防隐患、电路老化等民生问题,联合技术志愿者实地排查整改,形成“发现问题、专业介入、长效预防”服务闭环,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专业赋能破堵点、分类施策解民忧。湾沚镇创新“专业+志愿”双轨模式,联合社联会、功能型党支部累计开展近60场宣传招募活动,已吸纳持证律师、心理咨询师、电工、建筑类技术人员、热心群众等近600人,组建起一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服务队,法律顾问调解合同纠纷、心理专家疏解心结、电工排查电路隐患,形成覆盖法律、心理、技术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针对12345热线投诉,该镇建立分类响应机制,律师团队为破解物业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心理咨询师调和家庭矛盾化解积怨,建筑志愿者3日内解决水管渗漏等民生急难愁盼,精准疏通治理堵点。建立“即接即办”快速响应机制,以“专业介入+志愿协同”形式,织密社区温情服务网,95%的诉求3日内办结,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提升志愿者沟通艺术与矛盾调处能力,湾沚镇坚持“理论+实战”双轮驱动,邀请专家授课并组织模拟调解、案例研讨,确保服务专业度与实效性双提升。创新“专业骨干+群众志愿者”结对模式,组建“律师带楼栋长”“心理师带热心阿姨”等20多个特色组合,实现纠纷调解“技术有支撑、沟通有温度”。依托调解工作室,创建“三色管理”机制:黄色诉求由志愿者即接即办,橙色问题由党支部、物业联席会诊,红色难题由暖心调解工作室跟踪督办,通过“网格自治解小事、协同攻坚破难题、闭环督导啃硬骨”,构建分层分级高效处置闭环,实现矛盾调解长效化。
安徽日报通讯员 程梦洋
转载自9月19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