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能力大提升:“干事创业”的成功之道

字体大小: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实现干部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匹配、深度融合。

干部的能力从哪里来?过硬的本领如何练就?

没有生而知之,唯有学而知之。解决“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学习实践是不二选择。

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重走“红军路”,感悟初心使命,磨炼坚强意志;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扛重担、解难题;在沪苏浙等地开发园区、车间厂房,学“打法”、取“真经”……安徽正以干部能力素养大提升,牵引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线“墩苗”,摔打锤炼长才干

30岁出头的缪家树,是芜湖市鸠江区北站区域综合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前,他被安排到芜湖市鸠江区经信局,成了一名“企业服务专员”。而他还有一个身份——鸠江区“薪火计划”重点培养对象。

“薪火计划”,是鸠江区委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一项创新之举,目前已选拔4批共59名年轻干部到一线“墩苗”。

鸠江区委负责人介绍,实施此项计划,是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信访维稳、产业园区、征收拆迁等领域,进行一年跟班锻炼,经风雨、见世面,办实事、解难题,实现干部长才干、群众得实惠、基层增活力。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到新的工作岗位后,年轻干部们珍惜锻炼成长机会,不避烦难,主动揽事、勤于干事,在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中磨练提升。

2015年进入鸠江区委宣传部的齐颖婕,一直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工作经历单一。这次被选拔安排到区文旅体局担任“双招双引”专员时,她觉得自己不熟悉产业政策,心中颇感忐忑。

深入走访企业,熟悉产业政策,起草多项政策文稿,参与组织全国性会议……一年来,经历一项项急难繁重任务的锤炼,齐颖婕表示,原先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担忧逐渐消解,增添了敢想敢为的勇气和底气。

庭院里走不出千里马,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

全省各级党委注重把干部放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历练,全面了解民情、社情、党情、国情,在贴近基层和服务群众具体实践中,接触新知识,增强适应性,提升德才素质和本领养成。

去年,省市两级共择优遴选943名干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任职,经受摔打,历经淬炼,一大批年轻干部成长成熟起来。

一线“墩苗”,不是混资历补经历。只有真“墩”实练,才能长本领增才干。滁州市明确“帮带导师”,建立“历练台账”,确保干部“锻金”不“镀金”,“墩苗”更严实。

东向“取经”,沉浸学习促实干

“学会了卤小龙虾。”从江苏盱眙县官滩镇古河社区实训回来,每每提及收获时,南陵县家发镇滨玉村党委书记邢宏水都如此打趣。

去年,南陵县首次启动村书记“名村实训”,安排基层干部赴江苏、浙江等地名村,开阔视野,实训取经。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怎样改进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有哪些妙招?实训队员们在干中学,在学中悟,解译着苏浙名村的发展密码,探寻自己村庄的发展方向。

“我们滨玉村与古河社区同属圩区,都养殖小龙虾。”虽然主导产业相同,但发展有别,刚到古河社区实训不久,邢宏水就在思考“取经”的方向和切入点。

“盱眙不仅一产走得稳当,而且还发展二产,把小龙虾加工冷冻反季销售,还制作虾仁、虾酱和调料包,提高附加值。”邢宏水坦言,“过去我们思想保守,搞养殖只知道围着一产转,现在实训回来,我们也着手在二产上寻求突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借长三角东风、搭一体化快车,我省以促进干部能力提升为目的,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连续3年接续实施“千人选派计划”,已选派3300多名干部人才,到沪苏浙跟班“沉浸式”学习。

干部“送出去”,“真经”取回来。我省选派学习的干部们带着疑问去、学到办法回,对标先进找差距,借鉴经验补短板。

以实训启迪思想,用脚步丈量远方。毗邻浙江的黄山市,以实施“千名人员体悟实训工程”为牵引,近两年先后组织1500多名党政干部、企业家背起行囊,奔赴沪苏浙等地,开展不少于3个月的“沉浸式”学习。

“学”是手段,“用”才是目的。

两年来,黄山实训干部带回发达地区发展逻辑和经验,形成调研报告近200篇,推出微改革80多项,将先发地区的市场思维、平台思维、创新思维灵活运用于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城市管理等工作中,让学来的“说法”“想法”,变成有用的“打法”“办法”。

赴湖州跟班学习小组借鉴当地基金招商等先进做法,牵头设立了黄山市首只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导基金,基金规模10亿元,成功撬动了中科海奥等项目落地。目前,全市产业类基金总规模突破70亿元,11只产业基金成功投资本市项目23个。

今年6月,我省与沪苏浙签署细化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备忘录》共商事项。

以此为新的契机,我省逐步构建党政干部和教育人才、科技人才、卫健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4”交流平台,引导更多干部人才走出去、融进去,拓视野、长本领。

安徽日报记者 黄永礼

(节选自11月12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