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碧水东流至此回”应为“至北回”?

字体大小:

天门山李白雕像

7月22日,本报A05版《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热议不断 李白、高适也曾在芜湖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提到《芜湖历代诗词》合著作者——张双柱老先生,由他带着我们重点品读了《长安三万里》中李白、高适笔下的诗作和芜湖的渊源,芜湖南陵曾是李白的“福地”,高适也一不小心为芜湖“代言”。采访中,张双柱老先生还表达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学术观点:李白在芜湖写下的那篇《望天门山》一直被大家误读了。

张双柱表示,《望天门山》系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初出巴蜀第一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发。天门山是东西梁山合称。东梁山又名博望山,在长江东岸,位于芜湖市北;西梁山又名梁山,在长江西岸,位于马鞍山市和县东南。两山夹江对峙,形同天设门户,十分雄奇壮观,芜湖十景之“天门烟浪”即为此。该诗把天门山壮美景色以及诗人豪迈气魄表达得淋漓尽致。

张双柱认为,关于本诗第二句,该诗选本包括教材现在多为“碧水东流至此回”。其实,原诗为“至北回”(一作“直北回”)。“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权威版本,原因在于明代李贤、彭时等撰修的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发生了错误。所以《芜湖历代诗词》在参考《李太白文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御定佩文韵府》等权威版本基础上,采用《全唐诗》本,并标注:“至,一作‘直’,为‘直北回’。北,多误作‘此’,成‘至此回’。”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在编定《万首唐人绝句》时,便针对“若此诖误,莫可胜纪”现象,精心厘正,告诉世人:李白《望天门山》第二句应为“碧水东流直北回”。

采访中,张双柱认为,“天门中断楚江开”,起首一句是写大自然鬼斧神工:大江东去,流经古楚地段竟把阻遏潮流的梁山撞开,从而形成东西两岸各有一座梁山,天门山始有此名,楚江自是一番气势。“碧水东流直北回”,这一句承接上一句还是写大自然鬼斧神工:一路奔涌而来的滔滔长江,在把“天门”撞开后,激起巨大回旋,更形成东去大江回转向北的神奇景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上句突出写相对如门的两岸青山,也写出整个江面。下句集中写茫茫江面上某一点,亦即从日边而来的一片孤帆。诗人笔触于此,正如《唐诗直解》所言:“一幅绝好画意!”

张双柱表示:“当年李白乘舟沿江而下,经澛港过湾里到天门,被天门山水一派风光所打动,更为自己沿江而来的情致和遐想所驱使,就这样,千古绝唱《望天门山》在这段江面上唱响了。当然,‘至此回’应为‘至北回’也是我这些年在学术界坚持的一家之言,也很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切磋。”

大江晚报记者 胡芳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