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白马街道老年学校:托起幸福“夕阳红”  点亮农村“新生活”

字体大小:

5月10日下午,当记者走进白马街道老年学校,欢快愉悦的教学氛围令人为之一振。一群群“银发学生”或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或在浓浓墨香中奋笔疾书,大家认真聆听老师讲解,课后踊跃切磋交流,这里俨然成为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进健康、丰富生活的精神家园。

办好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环节,也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弋江区白马街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精神和区主管部门工作要求,于2019年9月成立了白马街道老年学校。依托涉农街道特色,充分利用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台,积极吸纳周边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入校学习,学校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不但开设了葫芦丝班、舞蹈班、书画班、手机智能班、模特走秀班等常规课程,还开设了非遗剪纸班、非遗糖画班、非遗舞龙(狮)班等特色班课程,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确保更多的老年人在这里能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有所学”绘就最美幸福晚年

“飘雨的雨夜里,茶香就飘小楼,听雨里煮茶浓,只听那窃窃语……”每周三下午的葫芦丝班,悠扬悦耳的乐声从教室里传出,20多名学员跟着专业老师李强认真学习葫芦丝班课程,从音阶分布、按孔方法、演奏姿势、气息运用等基础知识开始,大家由浅入深学习领会,现场一派“仙乐飘飘”其乐融融的景象。

拿到《茶香夜雨》的琴谱,来自白马街道塔影社区的79岁老学生胡爷爷就专心致志练习起来。从零基础到娴熟的演绎,“很多学生都跟我说,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的过程,感觉自己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也有艺术细胞的人,可有成就感了!”李强老师告诉记者。

本以为学习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没想到如今却近在咫尺,成为了当地很多老年人共同的心声。在书画学习室里,在市书法家协会专业老师邵家胜的耐心指导下,年近六旬的陶小冬几乎是“第一次”拿起了毛笔。“现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老年学校就办在了家门口,环境还这么好,我更有动力去学习了。”她笑称,年轻时没有多少机会读书,现在有更多时间来充充电,老年学校圆了年轻时候的梦。

从最开始的14门课,到不断细分出来的分支课程。目前,白马街道老年学校的课程体系已囊括有戏曲曲艺班、中国舞班、拉丁舞班、葫芦丝基础班、葫芦丝提高班等几十个种类。学校集聚了具备专业教学资质的优质师资力量,还开设了9门精品课程,旨在为学员们搭建更高质量的教学平台。

“老有所为”护航非遗薪火相传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文化意义深远。“因为非遗文化大量蕴藏于民间,蕴藏于基层民众之中,我们也希望利用好教学载体,完成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使命。”白马街道老年学校教学负责人方藩表示。

基于此,一系列围绕“非遗”的特色教学课程陆续开展起来。以勺为笔,以糖作墨的糖画制作课程,弋江区非遗糖画传承人王强老师一边耐心讲解技艺,一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观之若画,食之有味,传承千年的糖画不再陌生,白马街道老年学校甜丝丝的“非遗课”赋予了其新的生命;湾沚区区级非遗项目章氏剪纸第三代传人章士爱不吝赐教,将剪纸中对纸张的折叠技艺、刺孔技艺,以及构图、立意等艺术手法,都倾情教给老年学校的学员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剪纸这项独特的文化艺术。

热情的姚瑶老师还向记者介绍了白马街道老年学校另一特色非遗课程——舞龙(狮)班。“因为当地民俗文化中一直就有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等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引导广大村民更好传承非遗文化。”姚瑶说。据介绍,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滚龙”艺术表演,中国优秀民间艺术舞狮等都在白马街道境内焕发生机。为了“看得见的民俗,忘不了的乡愁”,该校在广大学员中优中选优,组建了一支支民俗文化表演队,他们在市、区各级文艺汇报表演及主题作品展中脱颖而出,亦成为了老有所为传“非遗”的骨干力量。

几年来,白马街道老年学校始终秉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大局、弘扬先进文化、践行老有所学、展示教学成果、实现幸福人生”的办学原则,老年教育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为扎实开展好“暖民心”老有所学行动,白马街道以满足辖区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办好街道老年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广设课程,合理布局教学点,于2022年9月新设立了塔影、石硊、清竹3个社区老年学校,于2023年3月又设立了新大垾、牌坊、义兴3个行政村老年学校。如今,白马街道老年学校的学员由最初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1600多人,并且近三分之二的学员来自农村,现已形成以街道老年学校为轴,下辖6个村(社区)老年学校为面,点面结合、覆盖全域的教学新模式,切实做到制度保障全方位、教学资源全覆盖。

“要把老年学校建设好、运营好,把更多的老年群众发动起来,把教学活动丰富起来。”白马街道分管负责同志陶真林表示,下一步,街道将从政策层面不断重视与支持老年学校工作,全面整合街道文化资源,切实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把“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扎实开展好,不断丰富老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托起幸福晚年的同时,点亮农村“新生活”。

芜湖日报记者 汪潜 文 陈剑 摄